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京广两地作家热议“老城市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10-21 11:20 | 来源:北京日报


上周六,作为第四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之一,“十月文学城市对话”活动——“老城市新活力·北京对话广州”在十月文学院举行,这是两座历史文化名城首度组织举行城市之间文学对话。叶广芩、刘庆邦、宁肯、张柠、张梅、鲍十、葛亮、付秀莹、石一枫、蒲荔子、王威廉等来自北京和以广州为文化中心地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著名作家相聚一堂。

作家叶广芩分享了自己对广州文化和城市气质的印象。“我最初接触广州文化缘于《三家巷》这部小说,作品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北京的气韵,似乎在很南很南的地方流淌。它的大气,读起来荡气回肠,那种感觉跟我读北京胡同的作品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广州与北京这两座城市的文学特质,更让作家们着迷。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说,广州不仅拥有《花城》《广州文艺》等重量级刊物,也培养出很多知名作家,是中国的文学重镇。他认为,北京和广州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而广州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为作家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张梅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她认为,一座城市的稳定性对文学创作是有影响的,文学的沉淀是必要的,不能眼花缭乱。她还提到广州文坛的一种普遍现象,即许多活跃在广东的作家都不是广州本土人,描写广州的作品也不是在广州创作的,这种现象或许也是“老城市新活力”的一种体现。

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宁肯着重谈到了“文学与城市”的关系。他谈及,无论多么老的城市,在文学表达层面都会有新的东西,因为文学要追求新的可能、新的认识、新的反思。同时,新城市也同样被这个地域老的传统和历史所影响,这也是文学创作必须要面对的。青年作家葛亮在对谈中讲到,北方的文化是叶落归根、安土重迁的,有很多所谓“土象”的东西,南方文化更加偏“水象”。他在阅读北京作家的作品时,可以体会到生活经验的相互撞击但又存在着相互融合与认同。在他看来,正是南北之间文学的“撞击感与融合感”,使得中国文学更加完整。(路艳霞)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课本里的长城 聚焦现实题材 描绘蓬勃气象 “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