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恭王府两个月内接待了140万观众,相比往年增加了25%,日均接待量3万余人次,最高时达到4.5万人次,一度达到或超过景区最大观众承载量。为最大限度保证古建安全和观众安全,改善参观秩序,提升观众参观体验舒适度,恭王府博物馆在2019年国庆期间试行全网售票及限流措施,预计2020年正式实行全网售票及分时售票。
为5.4万件藏品建文物库房
恭王府目前有5.4万余件藏品。由于缺少符合标准的文物库房和现代化展厅,在保存和展览上受到局限。接下来,恭王府将在博物馆硬件系统方面发力,计划于2020年修建完成一座满足现有藏品保管需求,并具备一定可发展空间的恒温恒湿文物库房,为举办更多更好的大型展览提供平台基础。此外,恭王府将借助互联网优势,通过数字化手段将5.4万余件藏品进行保存,形成一个可供社会共享、共同研究、共同开发的藏品数据库。
定位社区博物馆
恭王府地处什刹海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抓住这一区域文化优势,恭王府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社区博物馆的定位。今后,恭王府将把王府文化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如打造面向全年龄观众的研学基地,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全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文化普及,让观众感受到文化魅力。同时,恭王府也将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通过共同策划公共教育活动、策划展览等方式,服务社会,满足社区居民文化生活需求。
提升拓宽文创产业
恭王府目前已拥有福文化文创产品系列,接下来将进一步拓宽文创产品序列。恭王府文化内涵丰富,覆盖面很广,除了福文化之外,还有其他特色鲜明的文化,如建筑水法楼,满族食品、饮食习俗在内的满族文化等,都可以转化成文化IP。恭王府将充分利用特色,开发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浸润着文化价值的高品质文创产品。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空间
恭王府的文物保护除了建筑体、藏品等实物外,还包括非实体性文物的保护。百余年来,众多文人雅士在这里雅集交游,留下许多传统文化活动的痕迹。今后,恭王府将进一步复活这些文化活动,如从海棠雅集中衍生出来的“中秋寄唱”,是由昆曲专家对大量优秀古典诗词作品进行再创作,交予戏曲名家现场演绎的文化活动。接下来,恭王府将整理历年文化活动中的词谱曲作品,并制成影音资料,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出去。另外,恭王府还将继续围绕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内在生命力的文化空间。
成立王府文化研究会
经过多年发展,恭王府在王府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接下来,恭王府将依托清宫史研究会,牵头成立王府文化研究会,集中全国的“王府文化”研究单位和资源,打造全国性学术研究机构。此外,恭王府拟联合北京和其他各地的王府,比如内蒙喀喇沁王府等,共同推广王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