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笑泉长篇小说《放养年代》 小新 摄
“我们这代作家总在纠结到底写什么,在我看来,为什么而写才最重要。”在马笑泉看来,《放养年代》是对自己童年的一次深情回望和深度探照。
马笑泉,1978年出生于湖南,著有长篇小说《迷城》《银行档案》《巫地传说》,短篇小说集《回身集》《幼兽集》,中篇小说集《愤怒青年》,诗集《三种向度》《传递一盏古典的灯》,散文集《宝庆印记》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
在其长篇新作《放养年代》中,马笑泉以小说的形式,呈现生命的来路,回望那些生命之初的美好与残酷、放养年代的成长秘密。在呈现一个自在童年的同时,作者表达了他对童年的看法——单纯中蕴藏着被忽略与遗忘的复杂,并且,与成人世界一样,充满着残酷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放养年代的童年并不是游离于成人规则之外的,他们在无目的的游荡中无意窥见了成人世界的秘密,同时也习得了社会化的规则甚至陋习,最终,这些经验构成了一个人的生命底色,无论温暖还是残酷,这些童年收获将伴随其一生。因此可以说,童年从未消逝。当七零后八零后已经是为人父母的年龄,他们的童年会在下一代重演,或者改写。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在于它可以和时间展开一次较量。我们通过文字,通过绘画,通过歌声,把逝去的召唤回来。而马笑泉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召唤了那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在24日的新书分享会上,著名评论家张莉如是说。她认为,马笑泉在用儿童的视角,写成人的小说,这是很有魅力的一点。马笑泉抓住了很重要的这一点:儿童即是成人。
“马笑泉在‘游荡’,他不知道方向,而我们作为读者,通过这本小说看到了命运的轨迹和命运的流动。所以这个小说最大的冲击力就在于:叙述者在用儿童的无知视角看着世界,但读者却读出了故事背后复杂的部分。”张莉说。
同为作家的付秀莹认为,童年经验对作家来说太重要了,它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作家未来的写作路线。“马笑泉直接用他的笔划开我们为童年经验赋予的一种美感。他是温情脉脉的、柔软的、温暖的,这部作品看起来也有一种怀旧感伤的美,其实有巨大的伤痛在里面。”关于70后作家的境遇,付秀莹感慨道,“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写,还要写得多,写得好。我们要在茫茫人海中寻觅读者中的知己,他们会看到我们的人物,看到我们真诚的态度,看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洞察。”
作家王小王表示,当看到《放养年代》结尾处两个亲兄弟因父母离异有可能变成陌路时,她觉得心里很难过,这就是成人世界带给孩子童年的伤害。“我们通过这个小说看到了人们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无奈,还有孩子与成人世界交互时的那种不安,还有得不到回应的绝望感。”王小王坦言,看这本小说让她对马笑泉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看到一部好的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比如从它的命运感,它的成人视角,它的女性角度等等。虽然《放养年代》写的是一个关于小孩子的小说,但却是一部丰富的‘大书’。”
马笑泉坦言,童年叙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里特别重要的传统,但是以他的目光来打量当代文学的童年叙事,他感到不太满足。他觉得当代文学的童年叙述大多是一种“纯洁叙述”,它过滤掉了童年中一些更复杂、更深层的东西。
“我们这代作家总在纠结到底写什么,在我看来,为什么而写才最重要。完成这部小说后我再审视它,确实有种种溢出我预设之外的东西。可是不管什么样的预设,什么样的意义,小说最终要回到整体构架和丰盈的细节上。虽然这本书洋溢着悲感,但是它确实也有回望中的温暖。”马笑泉说。(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