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用新媒体让口头文学飞扬
发布时间:2019-08-26 10:04 | 来源:光明日报


  手游《尼山萨满》中的画面 作者供图

  【心直口快】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学资源,内容包罗万象。迄今为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口头文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比重。以满—通古斯语族(包括满族、赫哲族、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口头文学为例,其中,鄂伦春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满族的说部,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尤其是伊玛堪,2011年被列为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气势磅礴的口头作品,承载着该民族的历史源流、人文传统、文化认同和生活世界,被视为本民族的“根谱”和“宝典”。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三个民族原有的语言逐渐式微,必然对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传承造成影响。如今,会用满语讲唱说部的人寥寥无几,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的摩苏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下,更新传播理念,寻求新的方式来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尤其是口头文学,算是非遗中的弱势项目,更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播,飞扬。

  登上新媒体平台

  对于这些濒危的口头文学来说,利用一个好的传播途径来扩大受众面是它的必要选择。现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微信、微博以及网站的使用率大大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各类微信公众号蓬勃生长。公众号推送内容繁多,人们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公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建立一个专门介绍口头文学的微信公众号,便捷大众了解相关知识,可有效扩大传播面。赫哲族的经典的故事就曾因被制成短视频在公众号推送而广泛流传。

  另外,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与满族文化、赫哲族文化、鄂伦春族文化相关的网站。它们不但发布关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文章与帖子,也发布关于口头文学在当代传承及研究方面的文章。发布者悉心编辑内容、设计版式,图文并茂,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这是有效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应继续加以开发和利用。

  变抽象为直观

  (一)变字为图的讲述

  目前是读图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直观的图画读本来认知世界、获取知识、把握故事内核及相互交流沟通。甚至一些科技内涵非常深奥的知识解读和事件传播,如登月工程,都采取了可视化方式。

  因此,在思考口头文学的现代传播时,可将现有文本进行重新梳理,研究故事所展示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特色和风俗习惯,同时组织具有相应能力的艺术家进行二度创作。既可以用传统连环画的形式,也可以借用漫画绘本的方法,甚至油画、国画、版画等。这种“变字为图”的形式可以激发更多年轻读者的兴趣,进而去关注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使故事和故事中的人文精神、历史文化得以有效传播。

  在绘本的基础上,还可以创作动漫。动漫也是广受年轻一代欢迎的艺术形式,具有创作形象空间大、自由度高、传播速度快、传播人群广泛等特点。用动漫讲故事更生动、更具吸引力,因此这种方式也非常适合充满想象力的神话或英雄传说的故事传播。伊玛堪、摩苏昆与满族说部等口头文学,是动漫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库。

  (二)变静为动的转化

  口头文学经常呈现的是静态,如果将之转化成手游,实现变静为动,其传播力之巨,往往超乎想象。

  将满族说部的作品做成手游进行推广已变成现实,比如2018年推出的《尼山萨满》手游,就是满族说部由静化动的“蝶变”。这款手游是由六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设计的,在iOS平台上线仅4天,就拿到了iOS音乐游戏的榜单第一、总榜第129名的好成绩。曾有网友这样评价这款游戏:“剪纸皮影,宗教色彩,音乐叙事,让《尼山萨满》成为了一款优美又神秘的游戏”。这款手游主要根据满族说部故事《尼山萨满》为原型创作,讲述的是尼山萨满为死去的孩子寻找回魂灵的故事。官网称,它传播文化的意义可能大于它的游戏性,这是电子科技手段与满族文化的一次对接,在爱好手游的年轻一代人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可进一步尝试和试验这一形式。

  (三)线上线下的结合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展示,是当下的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可以收集、保存、展示口头文学的物质载体,如登载口头文学的书刊典籍、记录传承人讲述口头文学的影音资料等。而将这些资料数字化,既利于专业人士的学术研究,也有助于口头文学的传播,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通过建设大型数据库保护日渐消失的传统口头文学作品也是国家的一个举措。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项目的建设工作卓有成效。据悉,建成后的数据库将向全社会开放,不仅仅专业人士,普通群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内容。

  此外,口头文学中,有很多作品带有英雄史诗的性质。如果将这些英雄人物及历史场景,以舞台剧的形式立体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既是对民族故事的保护,也能将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播开来。

  (作者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本文为吉林省规划项目〔2019B150〕中期成果)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课本里的长城 聚焦现实题材 描绘蓬勃气象 “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