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克罗齐所说:“真正的历史是作为普遍的个别的、作为个别的普遍的历史。”个体的人总是存在于社会历史的长河之中,每一个个体记忆都是集体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当历史发生时代逐渐离我们远去,如何从逐渐成为独立微观的个体记忆中,发掘出集体的、有联系的宏观历史,正是家族纪实史的价值和使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不论时代语境如何更迭,个人命运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始终与国家记忆、民族命运紧密贴合在一起。重温个体生命在历史洪流中的漂泊、寻觅、坚守与成长,更能让今天的读者窥见历史的细节与特殊时代的精神风貌。
长篇非虚构纪实文学《父亲的军装》,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背景,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军医在军队中的成长和蜕变,也以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视角,讲述了淞沪会战以及挺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该书素材来源于口述,主角是现年103岁高龄的徐成法、抗战勋章获得者、徐静蕾的祖父。而书的作者正是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该书可以说是一部80年 前关于抗战与解放战争的真实战地记录与家族之书。
1937年8月,21岁的徐成法第一次走上抗日战场,经历的就是悲壮的淞沪会战。作为随队军医,又历经撤守萧山、临安撤退、鏖战兰溪等大小战役,终于迎来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两年后,徐成法在解放战争中经历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直到1950年,33岁的徐成法脱下军装,结束了十八年的军旅生涯。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战争的活化石,徐成法的经历完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自抗战期间起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和相关事件,也清晰反映了他本人以及整个徐家的命运。徐家曾是望族,因经商失败而败落。抗日战争爆发后,家族中有11人先后参加抗战。徐成法参加共产党后,曾为刘伯承医冶眼睛,解放后担任重庆市卫生系统领导。2015年,在纪念抗8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上,徐成法获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作者徐子健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查阅史籍,深入滇西地区,采访抗战老兵,并远赴台湾等地采风,做了近百万字的手写笔记。
老舍曾说,“血光杀声里有大时代的真面目 。尽管所见者只是一事一人一角落,可是既经看到,便是好的资料。……以热情的文字写面前的杀声炮火,就足以动人。”历史学家往往会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关注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而作者则是站在普通亲历者的角度,以节制的情感、扎实朴素的笔调,描写一个个重大事件中的真实细节。在书中,作者父辈的信仰、抉择、革命热情与斗争精神,或许只是整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一隅,但在他们个人历史的叙述与记录中,人们看见了战争中普通人所经历的坎坷、磨难与成长,也看见了他们在革命过程中的挣扎与牺牲。宏大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与现实相连,同时承接着时代的巨变与发展,个体的记忆也就成为了历史本身。
在《父亲的军装》中,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细节打捞记忆,重现历史的片段,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如书中写到1947年,正是十二万中原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关键时间。初夏的一个傍晚,徐成法被请到司令部给首长治眼睛,到了司令部才知道,“首长”正是刘伯承司令。徐成法为当时眼睛视物模糊、疼痛流泪的刘伯承检查后,确认是角膜炎,为他滴了眼药,再提着马灯赶回医院。“空中只有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宽宽的灯芯燃起寸来高的白色火苗,透过圆圆的玻璃灯罩,把前后八九尺的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寥寥几笔,人物和场景就带着深切的时代气气息跃然纸上。书中的历史书写,正是个人记忆下的历史,作者以质朴稳重的叙述,准确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命运与精神风貌。
另一个亮点的是穿插在文本中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叔叔的结婚证书、父亲的奖状、手抄的药方、作战地图、纪念章,还有战地救护所、妇女自卫队晋察冀兵工厂等真实照片,最大程度复原了时代记忆,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
正如徐静蕾在序言中所说,“这是一本写过去的书,讲的不仅仅是我的家人前辈的故事。时代、环境和家人使我们成了今天的样子”。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从同治中兴时期起,一个湘潭望族半个多世纪来的命运浮沉,也看到了在民族存亡之际,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如何投身战场、御敌救亡。作为一部家族之书和个人口述史,它所描写的家族历史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繁衍,而是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当个人被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空当中,更让读者从侧面窥见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雅克. 德里达说:“唤起记忆即唤起责任。”在《父亲的军装》中,主人公的人生与命运仅仅只是整个时代的缩影。他们或许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但正是无数个小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构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历史细节与真实,以及那些即将被风化的细部背景。徐家的故事,是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以史为鉴,今天还有许多像徐家后人这样的传承者,为继承弘扬父辈精神付出着不懈努力。《父亲的军装》不仅是一个儿子追随父亲的脚步,寻找梦中故园的家族史,更通过追溯一段尘封日久的家族记忆,传承着一份弥足珍贵的民族精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