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沿着盘山公路逶迤前行,公路两侧,是连绵的森林,一片苍翠,像水洗过一样,阳光被树叶过滤,绿色的光斑在车窗外旋转,山喜鹊的尾巴从湛蓝的天幕划过,亮晶晶的羽毛光泽闪烁。
汽车下山坳,直进湖北省兴山县侯家坪,这便是我们的目的地。一片带状的高山平原,最宽处将近两公里,最窄处五六百米,四周群山环绕。这些山并不高峻,多是一些像窝窝头般的山包相连,山包的排列并不规则,有的往旁边斜伸出去几公里,两山之间的田地同样沿着山根伸出去。
侯家坪是川盐济楚的通道之一,古时商贾云集,商铺林立。板庙是古盐道上的重要节点,古街道还在,还有些商铺的房子没有朽坏,高高的石门槛,高高的柜台,有一栋木楼上的美人靠的油漆竟然没有完全脱落。我们在青石板街道上漫步,遥想这里曾经的繁华。
十九世纪末,连接鄂西著名的巴(巴东)柯(丹江口柯家垭)的人行大道从侯家坪穿境而过,在板庙设有重要的驿站,往来的人员很多,板庙的繁华再次绽放,客栈、饭店、骡马店、杂货店等纷纷建立。每到赶场之日,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很多保康人都来此交易,可谓盛极一时。抗日战争时期,巴柯道成为重要的抗战物资和人员往来的通道,这里的商铺达到一百余家,很多外地商人都来此做生意。新中国成立时,有人做了统计,板庙有来自河南、浙江、安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七个省份以及湖北八个县的商人,当年的繁华可见一斑。
侯家坪不仅是一片商业的福地,更是农业的沃土。这里盛产榛子,味道好,名声大。富足的生活,让这里的人们,步子迈得格外有力,有着饱满的精气神。
这肥沃的土地的确是侯家坪一宝,结实的庄稼养育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让他们有足够的体力耕耘收获。来到侯家坪的人,很难不被这美丽的田园风光打动。放眼望去,青椒、西红柿长势良好,一行行、一畦畦排列整齐。微风吹拂,叶梢摇动,我的心绪随之摇动。我看到西红柿的茎干粗壮,叶片墨绿厚实,密密匝匝的青椒掩映在片片辣椒叶下,分布成椒的海洋。我站在公路边,看着大片大片的庄稼,心沉浸在一种宁静的喜悦之中。
侯家坪人勤劳智慧,改革开放初期,他们把香菇卖到广州,那时转账汇款不方便,从广州回家时,他们把钱装在麻袋里,在货车车厢里枕着麻袋睡觉。后来发展高山蔬菜,每到夏秋季节,水泥路上,都是一辆辆满载着蔬菜的大货车在行驶。现在几乎一半的人家买了小车。良田边上的山脚下,新房一栋挨着一栋,粉墙黛瓦,铁门钢扉。
侯家坪海拔高,植被好,空气好,夏天凉爽无比,近几年,很多人发展民宿,武汉、荆州、重庆很多人来此康养避暑,二十三度的温度,清新的空气,漂亮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让很多城里人来了不愿离开。
这天,我们一行下榻一处避暑山庄,夜晚站在山庄院子里,凉风习习,不得不披上一件外套,深蓝的夜空下星星格外多,离得也格外近,四周的山峦熟睡了,我好像听见树的呼吸。
很久没有睡得这样香甜,一觉醒来,阳光已经把山尖涂成金色,还没有承着阳光的地方是一片墨绿,我和朋友顺着公路走了一程,路过五户人家,车库里停放的轿车擦拭得锃亮,稻场坎上栽种的月季花正在绽放,几株月季花之间种了一排韭菜。
太阳已经升上来,阳光下的侯家坪一派明丽,新一天美好生活的扉页已经打开,侯家坪生活的诗行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