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国博吹起新疆风
发布时间:2019-07-24 10: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唐代彩绘驼夫俑

  一幅唐代彩绘伏羲女娲绢画,左为发束高髻的女娲,右手执规,右为头戴网帻的伏羲,左手执带墨斗的矩尺,二人上身相拥,两尾相交,画面四方绘有日月星辰。这幅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绢画,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曾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亮相。有意思的是,画中的伏羲女娲皆为胡人面相,中原和西域文化的交融,在这幅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在国博开幕。展览汇集从先秦至宋元时期的191件(套)精品文物,包括陶器、金属器、纺织品、木器、纸制品、佛造像、玻璃器等。通过一件件有故事的文物,反映新疆地区灿烂的历史文化,实证新疆自古以来就与内地文化相通、命运相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介绍,此次展览呈现了新疆近年考古发现和文物修复的部分成果,展品中有国家一级文物近40件(套),有的文物是首次走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展览由“丝路雏形”“丝路华章”“丝路梵音”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早在先秦时期,中原与西域就有着紧密联系,丝绸之路就已初具雏形。“这件哈密出土的双耳彩陶罐,距今有3800年—3600年的历史,它的纹饰风格明显受到甘肃地区彩陶文化的影响。而这件西周时期的红铜镰刀,表明当时新疆已存在相当程度的农业生产,它是黄河流域粟作农业技术向西传播的印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何小雪对记者说。

  “丝路华章”展出的汉唐时期的简牍文书、官府印信等,显示了自西汉以来中央政府就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设官建制、屯垦戍边等政令的实施,促进了西域各地的稳定和发展,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力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尼雅墓地出土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是由来自中原的织锦制成。它的主人是东汉时期西域鄯善国的贵族。何小雪介绍说,汉晋唐时期西域盛行陪葬鸡鸣枕,是受到中原汉族丧葬习俗的影响,人们认为雄鸡能在另一个世界叫醒逝者。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墓主人生活图,生动再现了东晋时期吐鲁番居民的生活场景,画中人物服饰和家具皆与同期中原风格相似。汉代龙纹金带扣、茧形壶、楼兰彩棺,南北朝“胡王”锦、化妆砚,唐代绢衣彩绘木俑、美人绢画、花式点心、学生抄写《论语》的习作……这些文物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绚美华章。

  第三部分主要展示新疆古代佛教艺术精品。除了有佛经译本、彩塑菩萨头像等文物外,还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原了精美的石窟壁画。

  此次展览是国博与地方文博机构共同举办精品文物展览的又一成功合作。展览免费开放,为期两个月。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课本里的长城 聚焦现实题材 描绘蓬勃气象 “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