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存正气 弘美德(逐梦70年)
发布时间:2019-07-22 09: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何红舟、封治国、尹骅油画《民族脊梁——共和国英模》组画之三。画面上的劳模从左至右依次为:申纪兰、史来贺、吴仁宝、鲁冠球、袁隆平、邓稼先、蒋筑英、包起帆、徐虎、杨怀远、李双良。
  设计:蔡华伟

  中国美术一直以来就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很多古代重要美术作品,如武氏祠画像石、《采薇图》等,都是以品德高尚的人物为表现对象,施以丹青,传递道德观念。新中国成立后,以艺载道的传统进一步得到诠释,描绘英雄人物、劳动模范成为许多美术工作者的自觉选择。在英模题材美术创作中,美术工作者们不仅探索出民族化的表现方式,还坚定了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明确了发展方向。

  回首70年英模题材美术创作,可以更充分地感受榜样力量、承扬不朽精神,为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积累经验,使美术工作者更好地担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的光荣使命,创作更多情感真挚、撼人心魄的精品力作。

  内容与形式共生

  早在抗战时期,英模题材木刻版画便常出现在陕甘宁边区美术创作中。如1942年刊登于《解放日报》的安林《赵占魁同志》便是其一。在表现手法上,早期木刻版画往往画面明暗关系明显,属于群众看不懂、不喜欢的“满脸长毛”的欧式木刻版画。随着以胡一川为团长,由彦涵、王琦等人组成的“鲁艺木刻工作团”逐渐深入农村,听取、消化群众意见,木刻版画风格逐渐发生改变。人物脸部明暗关系大大减弱,象征、夸张的表现手法被简单、明朗的线条和颜色所代替。于是,出现了如古元《向吴满有看齐》、罗工柳《卫生模范 寿比南山》等探索木刻民族化的作品。这批作品一经面世便受到群众欢迎,对英模题材美术创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也促进了木刻版画艺术语言的探索。

  伴随上世纪50年代新年画运动兴起,以英模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日益增多,无论是国画家、油画家还是漫画家,都积极参与到这一创作浪潮中,涌现出古一舟《劳动换来光荣》、冯真《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等一批重要英模题材美术作品。

  新年画作品中,林岗创作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在美术史上产生较大影响,获得业内外广泛赞誉。画家通过描绘毛主席与赵桂兰交流的场景,表现出整个英模群体的崇高地位和荣耀。画面里,毛主席与赵桂兰居于正中,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与会英模围绕在二人周围。此后,相继出现了一批异质同构的年画作品,如徐寄平《爸爸的奖章》中儿女们围绕在英模爸爸周围;关键《创造新纪录》中工友们围绕在劳模赵国有周围。

  以英模为主题的油画创作也层出不穷。在徐悲鸿的感召下,“充分利用造型艺术,来描绘和宣扬英模们的丰功伟绩”,成为大批油画家的自觉追求。以徐悲鸿《李长林像》、吴作人《特等劳动英雄李永像》、央美附中集体创作的《当代英雄》等为代表的油画作品,通过对人物造型的严谨塑造,彰显了以素描为基础的写实主义绘画在英模题材创作中的独特价值。

  在人物肖像画方面,素描和油画对其他艺术形式也产生一定指导作用。比如,曾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巨幅湘绣《当代英雄》,正是以刘爱云为首的一批湘绣艺人,在分析央美附中同名原作后,采用大交叉针技法模仿素描艺术手法而完成的作品。该作对当时国内刺绣艺术产生巨大影响。此后,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刺绣作品层出不穷。

  同时,一些本不擅长表现英模题材的民间美术形式,如黄杨木雕等,也开始借鉴美术学院的艺术创造,逐步具备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造型能力,甚至能够完成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

  肖像与群像同辉

  从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工农兵劳动模范,到知识型、技能型、学习型英模群体,随着时代发展,各条战线都涌现一批爱岗敬业、成就突出的先进人物,英模题材美术创作对象随之不断扩大。教师、工程师、科学家、技工等岗位的英模人物频频在画卷中得到展现,如毕建勋中国画《当代毕昇——王选》、岳海波中国画《石化赤子——侯祥麟》等。

  改革开放以来,对“形式美”的讨论,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引入,将英模题材从原有形式语言中解放出来。如何接续中国艺术传统和时代新貌?中国美术逐步走上“返古开新”之路。

  近十余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美术愈发关注时代,重视现实主义绘画传统。在艺术实践方面,回归写生传统之趋势更加明显。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组织两百余位师生,再次践行1950年徐悲鸿为英模造像之理念,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展“为人民服务·为劳模造像”活动。师生们通过近距离学习、感悟模范代表先进事迹和精神,升华生命体验,提高艺术修养。2017年至今,中国美术馆已举办8期“为英模和劳模塑像”活动,现场为先进人物塑像、为伟大时代塑魂。这些活动,一方面体现美术工作者为民族脊梁、时代先锋、祖国骄傲写真的时代担当,进一步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将现场创作与英模造像相融、与公共教育相融,使参与者在现场感受英模精神的塑造,由此深化对英模精神的感悟,对于杜绝一些美术工作者脱离现实、闭门造车、根据照片进行创作等现象具有启示意义,成为当下英模题材美术创作的新趋势、新特点。

  除了现场单人肖像写生,群像塑造是新时代英模题材美术创作的另一大特点。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是新时代英模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支撑。在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下,创作工程促生一批新鲜艺术成果。比如,由中国文联“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创作重点支持,中国文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委托中国美术学院组织实施的“时代领跑者”美术创作工程,将时传祥、吴运铎、王进喜、袁隆平、孔繁森等各时期60位全国劳动模范代表置于同一视角下,描绘模范风采,弘扬时代精神。最终创作完成的5幅中国画和油画,均2米宽,长度最短8米,最长达16米。60位“时代领跑者”,根据年代划分,依次出现在5件巨制中,如同一段段时代的缩影。这种群像艺术样式,让人想到沈嘉蔚油画《红星照耀中国》等主题性美术创作经典样式。“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表现,写实与写意融合,将人物塑造得具有雕塑般的力量感,既突出了众英模的光辉形象,映照出“时代领跑者”忘我的奋斗精神、朴素的奉献精神,也应和着新中国成长的脉搏,凸显英模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动诠释了英模对于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以丹青彰显英模本色,以画笔书写时代赞歌,使英模精神代代弘扬,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崛起之丰碑,是美术工作者不能忘却的职责和使命。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1日 08 版)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课本里的长城 聚焦现实题材 描绘蓬勃气象 “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