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在西南交通大学揭牌。2022年及以后年度,省级财政将分年出资入股,广泛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投资,逐步扩大资本规模。这是对省政协教育界别最好、最直接的回应。
去年5月,省政协十二届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围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专题协商议政,省政协常委张祖涛代表教育界别呼吁:“现在到了用‘银子’突破‘没有成熟成果可转’第三道‘关隘’的时候了!”
过去一年,类似的建言与回应,还有很多。
一年来,省政协及其常委会紧扣省委中心工作、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共开展各类协商活动46次、调研视察81次,报送调研协商报告46份;征集提案1268件,其中立案1097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5554条,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了新贡献。
学党史筑同心,70场次分享会凝心聚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扎扎实实完成好规定动作,结合实际突出政协特色,适当增加自选动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省政协党组明确要求。
围绕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这条主线,开展读书学史、致敬先烈、宣讲体验系列活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加强三级政协联动,开展“感受新成就、领悟新思想”等读书学史分享会46场次。举办省政协学习会,省政协领导集中4天时间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带动全省政协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掀起热潮。
从线下到线上,“学党史·筑同心”主题读书活动开展起来,对省政协委员实现全覆盖。
依托“委员读书群”,围绕“红军长征在四川”等6个专题开展研学交流;入驻全国政协委员读书平台,省政协委员和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加入“四川群”……70场次线上线下分享会,共吸引1.1万余人次热烈交流。
在一场场学习、一次次交流中,委员们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动力,更加振奋精神,投入履职工作。
服务中心大局,深度协商助推高质量发展
联合开展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外汇监管互认;成立全国唯一省际共建重点实验室;签署“1+9”项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21年,川渝两地加快推出多项首创性、集成性、差异化改革措施,携手高水平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成效背后,凝聚着川渝两地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一年来,省政协立足新发展阶段,着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集良策、广聚共识,围绕中心大局开展深度协商,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川渝两地政协合作持续走深。与重庆市政协联合制定年度协同履职计划,共同推动14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其中,联合举办远程协商会,两地近600名各级政协委员开展网络议政,扩区赋能等855条意见建议凝聚协同开放发展共识。
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之前,向省委专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协商建言,内容涵盖省政协常委会议收到的13份调研报告、38篇大会发言。其中关于在川建设碳中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议被采纳。
坚持协商于决策实施之中——省政协围绕精准科学常态化疫情防控开展调研,提出完善疫情防控数据统计及目标考核等意见建议;召开“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专题协商会,提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等53条意见建议。
有建议,有回应。“在我省布局建设世界级新能源电池新型材料基地的建议”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省政府主要领导领衔办理委员提案,关于设立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强化国企考核创新驱动导向等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
聚焦“急难愁盼”,委员倾情倾力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将按程序对‘四川扶贫’公益品牌进行更名,并积极探索研究品牌打造和发展新模式,提高使用公益品牌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实力,持续打造‘天府乡村’(原‘四川扶贫’)公益品牌。”针对致公党四川省委的提案《关于促进脱贫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建议》,去年7月,农业农村厅对其中建议“打造公益品牌,不断强化脱贫产品的宣传推广”给出明确答复。
一年来,聚焦群众关切的大小事,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倾情谋划助解“急难愁盼”。
围绕教育热点,调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农村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督办“推动普惠性幼儿园高质量发展”重点提案;围绕养老难点,与全国政协社法委协同开展“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监督性调研,反映将“以房养老”纳入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等社情民意,不少建议转化为政策选项;围绕医疗卫生痛点,督办“加强基层疾控中心能力建设”提案,专题协商康复医疗体系和体育综合体建设,提出加快建设我省癌防中心等意见建议。
此外,省政协还围绕社会心理健康焦点,提出意见建议102条;围绕反食品浪费法和物业管理、食品安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等条例草案开展立法协商20件次,213条建议被吸纳,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了智慧力量。(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