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专家学者支招:实现“双碳”不能“单打一”长江治理关键在产业协同
发布时间:2021-12-30 09:52 |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实现“双碳”不能“单打一”长江治理关键在产业协同

12月28日,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承办的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研讨会设主论坛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宣传推广”4个平行分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研讨和实践交流。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论坛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等话题,频频被与会的专家学者提及,成为全场“热点”。

技术创新驱动“双碳”

在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清洁能源大省四川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全局中的目标任务明确了方向路径。而在本次研讨会上,“双碳”也是反复被提及的热词,对于包括四川在内的各地如何推进双碳工作,众多专家提出了观点建议。

“在生产侧,国家制定的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我听说四川现在就已经能达到这个目标了。”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认为,实现碳中和,四川在生产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下一步需要着力的重点在消费侧,“现在的问题是终端需求还无法摆脱化石能源。”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能“单打一”,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指标错位,“应当从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不能因为要减碳而减少生产能力。”

对于现阶段如何破题,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技术创新。刘世锦说,绿色技术要实现3个目标:提高生产力、少排放或零排放、形成相比传统技术的低成本竞争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但事在人为。例如光伏产业,过去十年间发电成本已经下降超过80%,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和燃煤发电竞争。”

长江治理产业协同

在研讨会上,另一个热议的话题是长江流域生态治理。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96.5%的面积位于长江流域,涵养着27%的长江水量,扛起长江经济带“上游生态责任”,责任使命重大。在28日下午举行的各分论坛上,广安、宜宾、自贡等地在分享交流时都提到了长江流域的生态共建共保问题。

广安市委书记张彤介绍,作为四川离重庆最近的地级市,广安一直注重与重庆的合作,与重庆市合川区、长寿区常态化开展跨界河流联合监督监测巡河检查,督察执法,共抓流域生态环境管控。广安与各方共建了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成14个国控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设置27个四级小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共享两地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建立环评会商制度,实现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除了与重庆合作,我们还在探索实施跨流域区域考核评价体系,与省内9个市州共同签订了嘉陵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张彤说。

对于构建长江全流域生态治理模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域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对长江流域主要城市主要产业进行归纳发现,产业同质化很严重,尤其是重化工企业沿长江高密度分布,以及城镇化占用大量生态空间,带来了突出生态问题。”王焰新建议,长江流域的生态治理,除了要在污染防治方面实现跨区域跨流域合作外,更要从产业协同布局上入手。

绿色建筑变废为宝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创新分论坛上,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斌分享了两个绿色低碳建筑的案例,引起了参会代表浓厚的兴趣。

在巴中、甘孜和攀西地区,正在广泛应用一种现代夯土建筑技术。“夯土是我国古老建筑技术,具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低碳环保节能保温等优点。”杨斌介绍,但传统夯土建筑存在安全性低等问题,特别是四川多发地震,导致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18年,华西集团组建专家团队对于夯土建筑进行了系统研究,发明了现代夯土建筑,使其既保留了传统夯土建筑绿色环保优点,又大幅提升了结构安全、建筑美观和建设效率。

在乡村推广现代夯土技术,在城市,华西集团则尝试对一栋使用超过30年的老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将建筑设计寿命从50年延长到70年,避免了拆除重建,保住了建筑的传统风貌,减少建筑垃圾8000吨。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智慧能源管理、新风热回收、智能灯光控制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比同类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

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得到了潘家华的高度认同。他提到了城市中的超高建筑控制和变废为宝问题。超高建筑的建筑强度比一般建筑要高很多,其日常使用也会耗费更多的能源,盲目追求超高建筑实际上并不利于控碳。“城市中还有很多烂尾楼、违建、老旧建筑,很多时候都是一炸一拆了之,但从废物利用、从碳资产的角度,我们应该三思而建、三思而炸。”(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真卿 殷鹏赵荣昌 邵明亮)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绿色打底 不断谱写美丽四川的时代… 四川省新组建地勘单位“一局一院一… 齐心协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2022年四川省两会时间定了!建议议… 虎年将至 三星堆上新“虎头龙身”… 四川拟禁用11类渔具和4种捕捞方法 四川26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两节”期间严控聚集性活动
推荐文章
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2年全国外汇… 2022年国家铁路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 民政部召开全国民政工作视频会议 《“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出台… 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行… 本源量子联合中科大 量子计算获得… 杭州:“十四五”实现符合条件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