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结束20天的闭馆(应疫情防控要求),恢复开放。当天下午,冬雨带来阵阵寒意,但游客的参观热情不减。在文物修复馆,不仅能一睹3000多年前古蜀文明风采,还能观看文物工作者的妙手“美妆”,直观体验文物修复过程。
象牙保护
保湿护理是头等大事
修复馆里,一根一米左右的象牙表面已经清理完毕,在游客“众目睽睽”之下,工作人员为象牙裹上层层保鲜膜,又用纱布覆盖,最后放到恒温恒湿的密闭储存箱。
据介绍,骨角质文物能为考古、古气候、古生物及古地质研究等提供宝贵信息,具有极高研究价值。三星堆、金沙遗址相继出土了大量以象牙、象牙器为主的骨角质文物,通过象牙中锶的同位素溯源研究,能够推断出这只象在长牙的时候是在哪个区域活动。但另一方面,象牙保护是世界性难题,出土后由于失水速度加快,象牙会迅速开裂、风化,最终完全粉化。因此,为了保存锶及其他重要信息,象牙的保湿护理是头等大事,此外主要采取临时科学回填和有机硅胶临时封存的保护措施。
金面具细节
感觉大器不凡的气场
很多游客是冲着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而来。与它对视,发现泥土并未清理干净,褶皱也没有平整,左眉骨、左下颌的断裂堪称“触目惊心”。同时,又能看到从图片中不容易注意到的细节,例如从鼻翼到眼睑下方的曲形刻线,以及鼻梁和唇部的笔直刻线。简练而有力的手笔,只有跟实物对话,才能感觉到它大气不凡的气场。
旁边的视频展示,该面具在提取时被泥土填充得很结实,专家发现局部土壤呈异样的红色,及时提取样本以供研究。由于被180°折叠,专家用外力将其展开,呈现出现在的样貌后,就停止了进一步处理,这也符合文物修复的“最小干预性原则”。
玉璋“重生”
肉眼不可见的秘密
在修复馆的最后,陈列了3号铜神树、青铜人头像以及三件玉璋等。这些看起来完美无缺的文物,其实有些在出土时有着不小的破损,但是对于一般游客来说,肉眼已经看不出来了。
修复馆提供的玉器修复视频,揭示了其中一件玉璋“重生”的秘密。原来它有一块缺失,是用树脂材料补起来的,通过修复师的“障眼法”——塑形、翻模、调色上色,最终让人们看到完整的玉璋呈现。其他材质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等也遵循类似的修复程序,清理、粘接、整形、塑形补配、做旧等。三星堆大量青铜器的整形,要根据其变形程度、腐蚀程度,选择锤击法、模压法、撬压法、顶撑法等,对变形器物施加外力,使其恢复原状。(吴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钢 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