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硕大屏幕上,一条条“毛细血管”将四川各地相连,其中还有从盆地一路出发,奔赴上海等东部地区的“动脉”,数据、动态等各类信息在这里交集汇总,之后又将指令发出,这儿就是四川电网的“大脑”,坐落在成都的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电的生产和需求是如何协调的?电又是如何被调遣分配的?四川电网为何能安全运行40年?又是如何防范发生大面积停电的呢?7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了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揭开这些疑问。
四川电网大脑是如何诞生的?
据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前身是西南电管局调度所,1951年成立至今,历经多次机构变革。2012年,融合监控职责,实现调控一体化,更名为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作为国家电网五级调度之一,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要负责调度运行、调度计划、系统运行、继电保护、自动化、水电及新能源、通信等各专业管理职责,管辖省域内500千伏电网和220千伏主网,直调所辖电厂。
40年来,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始终以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为使命,坚持“精益调度、精准控制、精心服务”理念,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扛起电网安全“坚强脊梁”,准确下达电网运行调度指令148991次,成功处置电网故障3868次,实现电网安全运行14609天,安全调度运行记录居全国网省调系统第一。
四川如何防范大面积停电?
“主要依靠‘三道防线’防范大面积停电。”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道防线叫继电保护装置,作用就是当电网在发生常见的单一故障时(比如大风将树枝刮到了某条输电线路上造成短路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感知到有故障、并将故障精准隔离起来,这样电能就能绕开故障走到千家万户。
第二道防线叫稳定控制系统,作用就是当电网受到大扰动而出现紧急状态时,通过立即隔离一些电厂或者电力用户的形式来保障电网的平衡,保证主要电力网络能持续运行,避免造成大停电。而第三道防线叫失步解列与频率电压控制系统,作用就是当电网遇到概率很低的多重严重事故而稳定破坏时,触发最终防线、通过一系列装置的有序参与、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防止电网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避免造成大停电。
他表示,总体上有了这“三道防线”,电网基本是在安全可控的框架范围内高效运行的,从过去的几十年的运营经验来看,“三道防线”也确实屡屡立下战功,保障了全社会用电安全。
“最强大脑”作用下,四川电网现状如何?
据介绍,40年来,四川电网电压等级从交流220千伏提升至直流800千伏,直调电厂从10余座增加到426座,直调变电站数量从30余座增长到367座。500千伏网架从无到有,从起初的二滩电厂“Y”字形薄弱送出结构发展为以梯格型网架为主网的“五直八交”交直流混联电网,西连各大水电通道,东接川渝联络线,南北衔接五条特/超高压直流,是目前交换功率最大、运行控制最复杂的省级送端枢纽电网。截至2020年底,四川全社会水电装机7892万千瓦,居全国第一;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3100万千瓦,居国网公司系统首位,全社会并网装机突破1亿千瓦。
此外,四川作为清洁能源第一大省,担负着低碳能源转型与消费革命的使命。调控中心通过建立增发减弃协调联动机制,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统筹平衡各类发电资源,深度挖掘电网消纳潜力,清洁能源增发减弃成效显著。近十年来,四川累计向外输送清洁能源超过1万亿千瓦时。
“‘十四五’期间,四川电网将再次提档升级,迈向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电网,开启‘八直八交’输电新格局。”调控中心党总支书记王嘉明介绍,“调控中心将继续担负起‘保电网安全、保电力供应、保清洁能源消纳’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四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贡献调度力量。”(张弛 高珩瑞 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