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是近年来四川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
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建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原因”“做法”“成效”和“后半篇”这4个关键词对“两项改革”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两项改革”的顺利实施,在全国范围产生积极影响,被列为中国改革2020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目前,“两项改革”的“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完成,“后半篇”文章正全面铺开。
改革前,全省有乡镇4610个、建制村45447个,镇村设置均呈现“多、小、密、弱”特征,尤其是农村人口空心化、经济空壳化问题凸显,迫切需要通过改革的方法予以破解。
“两项改革”由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抓,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全局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并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稳慎推进。通过改革,全省乡镇(街道)减少1509个、减幅32.7%;建制村减少18429个、减幅40.55%;村民小组减少153713个、减幅39.8%;优化新增社区457个、增幅5.9%,实现了县域空间结构、政权体系、治理架构的历史性重塑。
改革打破了区划界限和行政壁垒,乘势拉开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经开区等发展骨架,城乡空间布局、人口布局、产业布局明显优化。改革后,乡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培育发展镇村特色产业等方面产生新的建设需求,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同时,因地制宜布局了一批具有区域服务功能的学校、卫生院、养老院,建立了与服务人口更相匹配、更为精准的公共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了乡镇“权、责、利”不对等和事多人少的局面,破解了村干部“青黄不接”等难题。
目前,省委、省政府已印发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1+24+1”系列政策文件。下一步,四川省将通过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建设一批标志性重点项目,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一批工作机制,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