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0年,四川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近日,四川省科技厅发布《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0年度报告》。这是四川省第三次发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报告。
如何衡量一个地区的创新创业活跃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从这份报告,我们可以找到观察的角度。
从全国来看
四川是一匹“黑马”全国排名上升至第4
全国排名第四!将近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登记入库数量连起来看,四川绝对是一匹让人扬眉吐气的“黑马”。
从2017年的662家,到2018年的6616家、2019年的9275家,再到去年一举达到12293家,四川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实现“三连跳”,目前在全国的排名上升至第四位,仅次于江苏、广东、山东三省。
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常青分析,一方面,全省各地科技管理部门更加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加大了宣传、培训和服务力度;另一方面,随着前期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尝到甜头,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备案管理工作得到企业重视。
常青说,尽管创业路上“九死一生”,在入库企业动态清退管理下,四川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能保持绝对数量的增长,也直接反映了我省厚植双创土壤,创新创业态势强劲。
另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去年四川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净资产同比增长18.0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99%、利润同比增长10.57%、纳税总额同比负增长35.67%。
常青分析,纳税总额呈负增长态势与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去年疫情暴发以及世界经济衰退等多重冲击有关,部分企业在一季度处于停产状态,一些细分领域企业进出口业务受影响。她认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营收正增长实属不易,体现出四川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抗压性和韧劲。
从四川来看
宜宾是一匹“黑马”从前年的13名晋级至第4
在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楠看来,这份《报告》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
纵观3年来全省21个市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排名,与我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下的区域竞合发展态势吻合。成都毋庸置疑坐稳了“头把交椅”,占据半壁江山。
据常青观察,成都的领先不仅体现在量上,其区域内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上市融资等方面也更突出,“科技感”更强。
成都、绵阳、南充稳坐前三,在它们之后,则是一番激烈的排位赛。川南“黑马”宜宾从2019年的第13位成功晋级至第4,数量从100家激增至820家;川东北经济区的广安从第12位晋级到前10;德阳从第4滑至第5;达州从第7跌至前10强边缘;内江则后退两名。
王楠认为,从根本上来看,这个排名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以增幅达到720%的宜宾为例,近年来,宜宾市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实现倍增发展。不仅是中小企业,其高新技术企业增速也是全省第一。
宜宾市科技局副局长张英介绍,近年来宜宾一手抓招商,在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引进科技型企业;一手抓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常态化举办“校企双向行”活动,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2020年,宜宾市GDP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举超过德阳,跃居全省第三和第二。反过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为科技投入提供了强劲保障。
从内涵来看
“含金量”缺乏量质齐飞还需要时间
要考察企业“科技含金量”,研发费用投入、知识产权、科技人员数量、上市情况是“金标准”。与数量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质的提升则相对缓慢。
从研发投入来看,去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总量虽然比2019年有所增加,但整体投入仍然不足。有35.82%的企业研发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比例低于10%;仅有0.1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超过成本费用总额,这一比例比2019年还减少了12.25个百分点。
具备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大多数只是拥有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具备发明专利的企业占比很少。主导制定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的占比不到三成,核心竞争力有所欠缺,不利于推动自身持续发展。
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67.12%,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仅占5.03%,整体学历层次偏低。而从职称构成来看,从业人员具有高级职称的仅占7.68%,高端人才的数量较少。
从上市情况来看,上市企业有271家,占入库总量的2.20%,超97%是四板和新三板,且四板与新三板上市企业数量较上年还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王楠认为,这说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质量还有待提升,这与我省的经济发展基础有关。但是,量、质暂时没能同步起飞,也是新兴产业培育中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我们还处在冲量的阶段,待产业集聚度提高,发展环境改善,优惠政策落地,创新资源会‘用脚投票’,加码在川的科技投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