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打开博物馆“围墙” 让文物与市民“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1-03-10 09:47 | 来源:成都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培育文博专业队伍的建议,希望人社、财政、文物等多部门联合起来,拿出实在举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稳定好专业人才队伍。

  魏学峰认为,文博界人才匮乏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高端人才进不来,现有人才留不住。”他认为,在文博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博单位的用人机制需要反思,如果这支队伍不稳定,便会影响到上千万件文物的保护工作。

  同时,魏学峰还谈到了另一个问题——文博部门的专家退休“一刀切”制度。在他看来,做文物工作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跟其他行业不同,60岁正是从业人员经验积累到顶峰的时候,如实行“一刀切”退休会导致其专业才能无法有效发挥。“要给专家型人才以施展才干的舞台”,魏学峰说,目前从业人员和老一辈专家,不管在知识结构层面还是经验积累方面已经拉开了很大距离,如果不改变现状,很难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为此,魏学峰代表建议相关人事部门迈开步子,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文博人才队伍问题的解决需要人社、财政、文物等多部门合力解决。”他建议行业主管部门重视文博人才培养问题,拿出实实在在举措,稳定专业人才队伍。

  成都的博物馆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成都应如何更好挖掘其文化底蕴,更好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对此,魏学峰谈及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观点。“受制于空间,大型博物馆的库房里都‘沉睡’着大批文物,它们很难与人‘见面’。”他建议要进一步发挥好新技术的作用,比如利用好“云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打开博物馆的“围墙”,让文物真正与城市、与市民“融合”起来,提升市民的观赏体验。“拉近文物与人们的距离,才能发挥出文物内在的文化价值。”魏学峰表示。(成都日报记者 王琳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擘画宏伟蓝图 激发奋进力量 两会镜界 庆祝妇女节 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业公… 肖友才代表:借力“丁真效应” 甘… 杨建德代表:在数据跑路中 让办事… 了不起的她! 云南、贵州、四川党媒聚焦赤水河流… 以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为抓手 进一…
推荐文章
为制造业提供坚实人力资源保障 创新动力咋激发?研发投入咋保证? 《半月谈》刊文:乡村振兴联合体催… 2021,中国航天大年 (两会受权发布)汪洋主持召开全国… (两会受权发布)十三届全国人大四… (两会受权发布)十三届全国人大四…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