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出土的丝织品纹饰华丽、织造繁复;四川本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胡人骑吏、骆驼载乐图栩栩如生……四川,是南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这一观点已被学术界认可。正在展出的“山高水长 物象千年——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交流”,则以真实的文物,勾勒出古代四川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及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丝路之上 蜀锦扬名
“以丝绸为纽带,四川几千年前就加入了东西方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的周诗卉介绍。展柜中,新疆出土的蜀锦便是直接的证据。
这些展品中,绢底的平绣人像、宋代米黄地八答晕纹蜀锦以及伏羲女娲锦等具有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但是红地中窠小花对鸟纹锦、蓝地佛像狮纹锦等文物,则流露出浓郁的西域风情。
在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前,他已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过从身毒(今印度)贩运过去的蜀布和邛杖。蜀布,学术界多认为即丝绸。当北方丝绸之路开通,成都已是全国的织造中心。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1995年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考古学家便考证是来自四川的蜀锦。几年前在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西汉织模型,更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汉代成都的确已经掌握了一勾多综提花织锦技术。
一条丝绸之路,架起四川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周诗卉说,蜀锦之所以扬名丝路,“天下母锦”美誉举国公认,除了技术领先,更在于以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不断创新。
唐初,西域及波斯文化元素也通过丝绸之路导入蜀锦织造,创造出陵阳公样,成为唐时最流行的锦样并影响后世。这些在西域团窠中内置瑞兽禽鸟的纹饰,正是蜀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吸收东西方各种艺术图案的结果。
“列备五都”胡人入川贸易
当四川的丝织品源源不断通过丝绸之路运向西方,西域胡人也伴随着悠悠驼铃,不远万里来到四川。
彭山汉代崖墓出土的摇钱树座上,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汉代画像砖、陶俑、摇钱树中,刻画了胡人以及骆驼的鲜活形象。
《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显然,胡人和异域的文化不断地输入内地,同时也到了四川。他们中主要是前来采购贸易的商贾。
周诗卉说,汉代巴蜀地区,尤其是成都平原一带,在地理位置上起到连接长安、西南夷与河西走廊的作用,是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起点。因其手工业发达,在汉代便“列备五都”,也因此成为汉代胡人的一个重要流寓地。
古代四川人把胡人和骆驼形象刻进画像砖、制成陶俑,还做成餐具的装饰。在邛窑遗址,曾经出土过一件唐代胡人抱角杯。杯子做成牛角形状,胡人则头戴软帽,双手抱杯,单腿下跪,一脸享受。
无声的文物证明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四川是重要的枢纽。早在几千年前,地处中国西南的成都,就以极度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融入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之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