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到2022年 成都软件业务收入力争突破5500亿元
发布时间:2020-12-25 09:01 | 来源:成都日报


  昨日,成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未来两年内我市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重点布局以及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2年,成都软件业务收入突破55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全国百强软件企业达到6家,国家规划布局内软件企业或入列关键软件攻关企业累计超过25家,亿元以上企业超过450家。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义。《实施方案》指出,将持续强化人才保障支撑。在环境建设上,成都将积极实施“蓉贝”软件人才计划,完善优化“蓉贝”软件人才评选条件,按年度推出成都软件人才榜单,加强对软件人才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生活配套支持,加快建设“程序员之家”。

  在人才培训方面,成都制定出台《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评选办法》,推动建设4个新型软件学院、8个软件新工科基地和18个软件实训(实习)基地,将打造“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同时,成都将积极争取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分阶段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合作,争创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支持有条件的在蓉高校聚焦成都软件产业需求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创建“中国软件名园”

  人才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而企业也需要一个专业化园区,在专业生态下更好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2年,成都软件产业核心载体和社会载体总面积超过2800万平方米;核心聚集区软件产业集中度超过65%;重点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16%;争创2个“中国软件名园”、2个软件类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关键软件协同攻关平台;推动在蓉高校创建2个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为此,《实施方案》明确,成都将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具体来看,成都将以成都高新区为主导,着力突破推出一批国产化关键软件产品,强化天府软件园品牌输出,在中心城区推动建设虚拟软件园、云上软件园,争取实现全国首批“中国软件名园”授牌。同时,以成都天府新区为主导,依托成都科学城,积极打造新兴平台或融合应用类软件协同攻关平台与体验推广中心,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软件产品,争取实现第二个“中国软件名园”授牌。此外,成都鼓励成都东部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等大力发展未来汽车电子、数字文创、工业软件、地理信息、工业电商、智能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智慧旅游等特色领域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加快培育企业新军,支持其在条件成熟情况下争创第三个“中国软件名园”。

  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实施方案》指出,成都将加快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具体来看,成都将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在产业布局上,着重在平台融合应用软件、工业互联网软件、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未来汽车电子应用软件5大领域分别布局培育1-3家龙头企业、10-15家骨干企业、30-50家生态伙伴,打造“龙头+骨干+伙伴”的新型企业生态。

  在企业培育方面,成都将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电子商务、网上菜场、云端餐厅、5G超市等新模式新业态,力争培育10家新兴领域的平台型“独角兽”、行业领军型软件企业。同时,成都还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每年新引进不少于30家知名软件企业落户成都。

  此外,《实施方案》指出,在载体布局上,成都将按照高端软件相对集中,特色化软件分布式差异化发展原则,深化和拓展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布局。成都还将着力打造五大软件基地,助推成都软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到2022年 成都软件业务收入力争突… “领证”更方便!成都试点婚姻登记… 成绩要求前15% 还不得挂科 四川省… 成达万高铁开工 建成后成都7小时到… 四川省非煤矿山安全隐患问题全部完… 不断蓄势蝶变,为“未来城市”画像 这一天 四川跑进“高铁 350 时代” 提速成渝高铁首发复兴号:成渝最快…
推荐文章
探路新发展格局 “2020人民财经高… 《城市新中产保险消费生态报告》发… 全国自治州自治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经… 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一周年:扩容… 新纪录这样诞生 长庆油田年产油气… 车险保费连降两月 综改威力或持续… 我国建成年产6000万吨特大油气田 … 攻克“世界级风口”建桥难题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