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手机掉了 这些账号请火速挂失
发布时间:2020-10-15 08:51 | 来源:四川日报


升级后的“四川人社”APP截图。

日前,因为手机失窃而引发对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担忧很多。就网友关注的问题,10月14日,记者专访了有关通信安全专家。

新闻回放

近日网络热传的《一部手机失窃而揭露的窃取个人信息实现资金盗取的黑色产业链》,由网友“信息安全老骆驼”发布,讲述了自己手机9月4日被偷后,遭遇信息泄露、被贷款、被转账等惊魂经历。原来,小偷偷手机“志不在手机,而在手机信息”,他们分工明确,偷窃手机后,盗取用户个人信息,利用网络平台的安全漏洞,盗刷银行卡,疯狂网贷。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众多企业,并总结了盗取信息后“黑色产业链”全貌。对网络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等相关部门的风险控制和安全反馈机制提出质疑,并提出相关防护建议。

此后作者再次发表网帖——《一部手机失窃而揭露的黑色产业链-完整修订版》,将事件情况重新整理,并介绍了事件后续进展和相关运营商、平台的整改和升级。

无独有偶,据封面新闻报道,10月12日,在四川眉山某大学就读的一大学生国庆期间就遇到了类似经历,手机被盗后9小时损失过万元,“其中微信被转了5388元,京东白条7300元。”

智能手机时代,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该如何保护?由两篇网文引发的讨论和思考,涟漪不断。

电信客服

修补漏洞

线上解除挂失24小时内只能一次

“火速挂失是关键。”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管理处工作人员宁芝表示,手机丢失后,第一时间挂失非常重要。“以网上流传的案例为例,作者自己也总结,因心存侥幸,未第一时间挂失手机卡,挂失银行卡时没找齐所有卡,给对方留下作案的时间和空间。”

她表示,作案团伙往往会在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火速挂失”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具体需要挂失哪些东西?“手机卡、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这4个是大部分人都有的,需要优先挂失、冻结。”宁芝提醒,自己还开通了哪些跟经济财产相关的平台,平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挂失冻结时尽量一并处理到位,避免遗漏。

针对电话挂失后,多次被作案团伙反复解除挂失的问题,当天,记者拨打电信客服电话10000进行询问。

“我们从9月24日开始,线上解挂次数限制为24小时内只能解挂一次,如要再次解挂,需要本人携带有效证件到营业厅现场办理。”电信客服工作人员说。

这意味着,作案团伙将无法再实现线上反复解除挂失。

宁芝还特别提醒,平时要妥善保管自己身份信息相关材料。“比如手机里面不要存有身份证图片、电话卡服务密码等信息,否则作案团伙调用出来也能进行违法操作。”

专家支招

高度重视电话卡安全

给手机SIM卡设密码

宁芝介绍,目前要破解手机本身的锁屏密码存在一定技术难度。“作案团伙一般都选择将手机卡拔出,放在其他手机上,进行相应操作。”这时,如果给手机SIM卡设置密码,就能规避这一操作。“这相当于给手机通信卡又上了一把锁,别人即便拿到你的手机卡,也没法使用。”

当天,记者就尝试为自己苹果手机SIM卡设置密码。

点开“设置”选项,进入蜂窝网络,找到“SIM卡PIN码”选项,按照咨询时电信客服工作人员给的提示,输入初始密码1234后,再将其修改成另外一个4位数密码。

修改后,记者重启手机,手机除提示输入锁屏密码外,还同时提示输入SIM卡PIN码,如不输入,则手机无网络信号,无法打电话、发短信。输入后,信号变为正常。

此后,记者将自己的SIM卡取出,放入另一手机中。同样,在新手机里弹出提示:输入SIM卡PIN码解锁,且手机无网络信号。输入密码后信号变为正常。

电信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PIN码输入3次错误,则需要PUK码解锁。PUK码一般印在手机卡套背面,如卡套遗失则需向运营商索取。而PUK码如果连续输入错误达到10次,则SIM卡直接报废。

宁芝介绍,2G时代这个密码被普遍重视。“因为当时资费较贵,电话遗失后仅话费就能造成较大损失。”此后随着挂失、停机办理的便捷程度提升,大家逐渐降低了对SIM卡密码的重视程度。

“但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如今电话卡跟更多经济相关平台绑定在一起,大家需要再次引起对电话卡安全使用的重视。”她说。

律师提醒:

手机里别保存身份证照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兰楠

手机失窃,个人信息可能被窃取、资金被盗取,引发大家对手机盗刷问题的关注。捡到或偷取别人的手机进行盗刷,负什么法律责任?针对相关法律问题,记者采访了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田银行。

“捡到或偷取别人手机后进行盗刷,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的盗窃行为。”田银行介绍,视盗刷金额大小分为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对于盗刷数额较小、尚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最高可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于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盗刷行为,由于各省市对盗窃罪的立案标准不同,具体是否构成盗窃犯罪应视各省市盗窃罪数额的执行标准而定。

在四川省内,盗窃公私财物价值16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依法应当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盗窃公私财物价值5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依法应当被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窃公私财物价值35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无论多么完善的手机系统,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钻营取巧。”田银行提醒,用户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对手机设置密码,对支付宝、微信、淘宝、京东等带有支付功能或其他金融服务的APP设置支付、转账密码。设置密码时,尽量不使用简单密码、不在多处单一使用一种密码。同时,尽量不下载、不登录来源不确定的陌生手机应用和网站,不在其上输入含有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的内容。“在手机内尽量不要保存含有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等的照片、文字等电子数据,特别是身份证照片。”田银行强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唐泽文)

记者体验

“四川人社”APP安防已升级

在网友“信息安全老骆驼”的第一个帖子中,记录了作者与盗窃、诈骗集团斗争的过程。其中,有关“四川人社”APP的描述,引起人社部门高度重视,其信息技术部门已第一时间对“四川人社”APP安全防护进行技术加固。升级后安防效果如何?10月14日下午,记者通过“四川人社”APP申领电子社保卡,结果显示相关信息已做隐匿处理,网友不必担心使用“四川人社”APP会泄露个人信息。

网友“信息安全老骆驼”在该文提到,通过“四川人社”APP,能完整查询到个人的身份证信息、社保金融卡银行账号信息、照片等,并截图记录了其获得上述信息全过程。13日,“信息安全老骆驼”再次发表文章——《一部手机失窃而揭露的黑色产业链—完整修订版》。文中表示,“文中身份信息泄露来源的APP进行了对应安全升级”。

为了解“四川人社”APP安全防控升级后的效果,10月14日,记者扫描四川省人社厅网站上的二维码,下载“四川人社”APP,在登录界面输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进入“四川人社”APP。根据操作指引,记者领取电子社保卡,发现电子社保卡上的身份证信息、社保金融卡银行账号信息并没有全部显示,已做了隐匿处理。(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春华)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川渝80名领导干部携手“取经” 携手合作共同发力 助推双城经济圈… 2020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发布 2020年“四川好人榜”首场发布 今年全省脱贫攻坚奖名单出炉 跑了多次银行为啥总办不了ETC? 头部机构、专家学者“论剑” 网络… 9月27日后青岛城区来川人员需居家…
推荐文章
山东省公布103家省级重点监控用水… 临沂青岛烟台获批海关总署监管市场… 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山东人才发展蓝皮书发布 人才回流… 中俄“长江—伏尔加河”地方合作理…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新书发布 《教育的100种可能》新书发布 进博会:销售合理数量进口展品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