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8月12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洋种猪”当道,川猪做强咋破题?
发布时间:2020-08-12 09:19 | 来源:四川日报


编者按

年内,确保生猪出栏6000万头是四川的“死命令”和“硬任务”。从去年底开始,四川首次把出栏任务细分到市州和县(市、区),明确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猪粮安天下。作为全国生猪第一大省,川猪复产关乎老百姓的“菜篮子”,更关乎社会稳定大局。复产路上,川猪获得了哪些启示,又有哪些改变,还需补齐哪些短板?即日起,四川日报推出“追问6000万头——川猪复产调查”系列报道,走访养殖户、养猪企业,探访市场,为您揭开一个个川猪的问号,敬请垂注。

四川省常年生猪出栏

6000万头

年生猪出栏量占

全国10% 全球5%

年直接产值

2600亿元

●四川每年通过各种途径进口外国原种猪2500头上下,总价值1亿元

●每头外国原种猪光是进口开销至少4万元

●近年来川猪饲养成本高出发达国家40%

●四川本土成华猪从出生长到80公斤(达到出栏标准)需要8个月,而白猪也就5个月

●每消耗5斤饲料,成华猪只能增加一斤肉,白猪消耗5斤饲料,则可以长两斤肉

调研

本轮川猪复产最大的“拦路虎”之一是仔猪不足。在川内大部分地区,一头8公斤重仔猪售价1500-2000元,但这些仔猪90%属于洋猪的后代

缺陷

退化后的洋种猪,在本轮川猪复产中负面影响尽显。此前调研显示,多代繁殖的能繁母猪单窝产仔量偏低,影响了养殖户的补栏速度和信心

打算

开展联合攻关以选育适宜本土的白种猪品种;保护本土特色猪种,重点是保护成华猪、内江猪等本土地方猪种,改良选育新品种

8月初,连续的高温让郑诚倍感压力。眼下,他从法国采购的1114头原种猪过半已确定受孕。炎热的天气里,怀孕的母猪需要更为精心的调理。

郑诚是四川丽天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批“洋种猪”是今年1月从法国选购的。经历了出发地和抵达中国后的两次45天隔离,真正抵川已是5月初。

千余头“洋种猪”的一举一动,之所以牵动着郑诚的心,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企业今后在川内乃至国内市场掌握核心竞争力的梦想。而在四川,把“洋猪”当成核心竞争力的,不只是丽天牧业。

四川,生猪第一大省,年生猪出栏量占全国10%、全球5%。对于复产的川猪而言,“洋猪”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四川又该如何摆脱“洋猪”依赖症?

每年6000万头出栏川猪,90%都是“洋种”后代

“农业多贡献,生猪是关键。”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林胜华说,川猪顺利复产,关乎全省经济大局。

从产值来看,四川省常年生猪出栏6000万头,年直接产值2600亿元。但这个千亿级产业,却攥在一个每年总价只有1亿元的进口订单手里。

“初步估计,过去十年,四川每年通过各种途径进口外国原种猪2500头上下,总价值1亿元。”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朱砺透露,调研表明,本轮川猪复产最大的“拦路虎”之一是仔猪不足。在川内大部分地区,一头8公斤重仔猪售价1500-2000元,但这些仔猪90%属于洋猪的后代。

这个结论从何而来?省畜牧总站站长徐旭介绍,判断一头猪是否有“洋猪”血统其实很简单,“看肤色”。四川的本土猪种,是肤色偏暗的黑猪(成华猪、内江猪等),而肤色偏白的则是洋猪的后代(又称白猪)。而且,后者多为约克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后代。徐旭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从加拿大引进白猪以来,本土黑猪就开始逐步退场。

洋猪大行其道,原因在于其表现出的明显优势。

“最直观地说就是生长速度。四川本土的成华猪,从出生长到80公斤(达到出栏标准)需要8个月,而白猪也就5个月。”省畜科院副院长何志平介绍,与目前世界主流的白猪相比,本土的黑猪存在生长速度不快、肥肉率较高、出肉率偏低和繁殖力不强等短板。例如,每消耗5斤饲料,成华猪只能增加一斤肉,白猪消耗5斤饲料,则可以长两斤肉。

此前,省畜科院评估,去年,通过改良选育的洋猪近支后代,每头比国内现有普通育肥猪多赚130元左右。

依赖单一来源,川猪大而不强

“单纯依靠洋种,没法把川猪做强。”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量上看,四川省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也是国家唯一的生猪战略保障基地。但这并不代表川猪已经足够强。

数据显示:在四川,不包括抵川后的饲养等开支,每头外国原种猪光是进口开销至少4万元;近年来,川猪饲养成本高出发达国家40%;川内每头能繁母猪能提供的补栏仔猪,只有18头左右,仅为养猪发达国家一半;单头效益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国内其他地区……

“洋种猪来源单一,而且有依赖。”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调研员朱秋云认为,缺乏良“种”是主要因素。他说,引进的原种猪经过改良,至少也要两年后的“曾孙辈”才能补栏,即商品代。而近年来,加拿大系商品代在四川大行其道,“大概占了80%”。不过,由于过度依赖加拿大种猪且引入的血缘纯正种群不多,导致其退化期较短,因此容易进入“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

退化后的洋种猪,在本轮川猪复产中负面影响尽显。此前调研显示,不少地区反映,多代繁殖的能繁母猪单窝产仔量偏低,影响了养殖户的补栏速度和信心。

“从去年底开始,为了找仔猪,省上和各市州没少想办法。如果单窝产仔量能赶上发达国家,仔猪供应量起码增加一倍,仔猪价格也不会这么贵,养殖户就不会那么犹豫。”省畜牧业协会会长兰明建说,种猪的繁殖能力关乎生猪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复产速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单纯走“引种”的老路,川猪仍是靠规模堆起来的产业。

打造华系白猪种群,改良本土黑猪适应市场竞争

“打造华系白猪种群,保护本土特色猪种。”徐旭说,川猪如要摆脱“洋种”依赖症,必须从原种猪入手,打牢产业基础、完善自身产业链。

打造华系白猪种群,指向扩大洋种猪来源,实现优中选优、改良培育。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法系猪、丹麦猪等大举入川,已初步打破加拿大原种猪一家独大格局。下一步,要利用已有洋种猪资源,选育开发华系白猪新品种,“目标是长得快、瘦肉率高、适应本土防疫需要等。”

省畜科院相关负责人透露,2017至2018年,四川省从国外引进种猪2500头,主要由四川天兆猪业公司等4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承担。根据计划,四川省将用10年左右时间,组织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以选育适宜本土白种猪品种。

保护本土特色猪种,重点是保护成华猪、内江猪等本土地方猪种,改良选育新品种。

省畜科院院长蒋小松说,保护只是让本土地方猪种品种不会消失,若要让其“雄起”,关键是适应市场竞争,“有需求就是最大的保护。”在蒋小松看来,本土黑猪口感好,是川菜等上好原料,“走小众化、高端路线。”

位于成都彭州市九尺镇宝马村的成华猪原种场,是唯一一个成华猪生猪种业基地。场长田晓初说,每年从这里销售的种猪、母猪和仔猪大约上千头,主要被高端餐馆的供货商买走。

“做回锅肉,就是成华猪好吃。”全省最大的成华猪养殖户张再林说,目前他的成华猪养殖基地年出栏成华猪4万头以上,“靠门店直销,另一部分被高端川菜馆买走。”张再林说,他家的成华猪肉,每斤比普通猪肉贵13元,且多数状态下脱销。

此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成华猪等入围,四川本土黑猪的良种选育正在加速。

□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四川发布今年首个山洪灾害红色预警 四川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推介活… 严密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各类灾害 千… 四川省发布今年首个山洪灾害红色预… 彭清华尹力对雅安暴雨灾害抢险救援… 四川省启动民法典集中普法宣传 “洋种猪”当道,川猪做强咋破题? 雨一直下 成都194座隧道一直有人守
推荐文章
大幅让利实体经济 上半年商业银行… 天然气行业空间巨大 LNG是突破重点 凸显优质要素聚合 进博会为“双循… 纽约联合国总部推出虚拟游览项目 7月新增信贷社融不及预期 下半年信… 广东累计用电量转正 电力持续为高… 5G基站休眠,只为降耗不影响用户使… 连锁经营管理师—— 努力提升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