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成都出台《关于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完成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从聚焦支持企业稳产满产和扩能增效、筑牢产业功能区生态集成优势、深度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等10个方面提出33条具体措施,为奋力完成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意见》在落实上级各项政策基础上,结合成都实际创新谋划。在支持企业方面,强调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提出设立“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资金池”,划拨10%以上的产业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和纾困补贴,重点扶持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企业。同时,将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纾困专项行动,建立企业纾困白名单。将创新政府采购服务,力争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比例达80%以上。
细化政策,提供纾危解困精准度。防疫物资储备不足,成为不少企业复工复产路上的“拦路虎”。对此,《意见》明确:消毒用品、口罩等存在缺口的企业可提前2个工作日向行业主管部门或产业功能区申请,由市和区(市)县政府负责统筹。
此外,成都还将对疫情防控期间超负荷生产经营的企业予以适当奖励; 建立完善重点企业用工“一对一”联络和24小时调度保障机制;持续开展“春风行动”,优化完善“点到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推广“天府健康码”,推动与劳动力主要来源地和输出地建立健康证明信息共享、结果互认机制。
如何将应急政策与长效支持政策相结合,化危为机推动发展?《意见》专题起草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充分利用疫情后的重要政策窗口期,抓紧抓实此次疫情带来的新技术革命、市场需求日趋多元等战略机遇,也着力弥补暴露出的产业链不完善、公共防疫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不足等短板。”
对此,《意见》提出:构建高能级产业生态圈,鼓励企业参与产业功能区建设;深度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设适航适铁产业供应链中心,深化“一带一路”供应链合作;持续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成都营商环境政策3.0版,全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
疫情让基于数字技术的各类需求被激活。对此,成都将大力发展新经济,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制定创新产品(服务)目录,建立“新经济新产品发布会”工作机制;建立创新产品(服务)交易平台,设立新经济专业银行。
针对“补短板”,《意见》明确: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超大城市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医疗救治、紧急征用等制度;加快完善重大风险源头防控体系,完善重大领域风险辨识预警机制;系统优化城市应急智慧指挥体系,搭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记者 吴亚飞 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