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多
要通过患者生活行程的蛛丝马迹找到是谁把病毒传染给了患者,患者又在哪些地方和哪些人有过接触
山区路远,有时调查一人,来回就是一天
防护严
10多件防护用品是“基础配备”
调查使用的手机和笔都裹上保鲜膜防护
每天有多少人确诊,他们去过哪些地方,又有多少密切接触者?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市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最新情况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新冠肺炎患者的行踪是如何锁定的?密切接触者是怎么找到的?这些关键信息的背后,是一项特殊而重要的工作——流行病学调查。近日,记者走进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和广元市苍溪县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进行探访。
从蛛丝马迹中锁定接触者
“这对夫妇不久前去过湖北,前几天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自述暂无接触过其他人员……”2月21日下午,当记者走进成都市疾控中心时,该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刘艳正在和同事孙婧雯总结最近一次调查的情况。“其实,我们的工作就像福尔摩斯一样,要通过患者生活行程的蛛丝马迹找到是谁把病毒传染给了患者,掌握患者在哪些地方和哪些人有过接触。”刘艳说,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智力考验。
调查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被调查者提供的信息不完整或者不真实。不久前,有一名疑似患者从上海经湖北返回成都。患者自称是自驾汽车直接返回。在出现症状后,也积极到医院配合治疗。可是,在医院的发热门诊监控里却没有找到该患者的影像。
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经我们调阅相关资料发现,该患者故意避开了发热门诊。”最后,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刘艳发现原来该患者并不是直接回到成都,而是自驾到成都周边,停留了一晚上后再坐动车返回。“这种情况下,患者一旦被确诊,与她密切接触的人员都可能被传染,她的所述不实会造成疫情传播。所幸,该患者最后被排除了疑似。”
除了智力考验,还有生理挑战。由于调查组成员需要与新冠肺炎疑似及确诊患者交流,所以大家必须像一线医护人员一样做好严密的防护措施。孙婧雯说,由于分体式工作服外面要套隔离衣或防护服,大家一般都会减少里层的衣物。成都冬天的晚上很冷,风一吹,会感觉“又冷又饿”。有时还会遇到连续在同一个地方调查3个以上不同患者的情况,这期间他们不能吃喝,对体力的考验特别大。
广元市苍溪县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则面临更大的考验。“我们团队人数相对少一些,所以每个人承担的事务更多。”苍溪县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组长向勇说,目前广元确诊了6例,其中5例在苍溪,“山区路远,有时调查一人,来回就是一天。”
连笔和手机都要穿上“防护衣”
面对面与疑似及确诊患者沟通,流行病学调查组的成员如何做好自身防护?
“如果出去调查,我们都会带上一个防护箱。”在成都市疾控中心办公室,调查组成员宋志勇展示了他们日常用的防护箱,里面有包括帽子、口罩、手套、防护服、脚套等在内的10多件防护用品。“这些只是常规的防护装备。”宋志勇介绍,如果与医院隔离区里的患者见面,还需要更严格的防护措施。
与一般的医护人员不同,调查组的成员需要在病房或者隔离区中用笔、手机等对患者回答的内容进行记录。“为了避免把病毒带回来,大家用保鲜膜套上手机和笔,我们开玩笑说,这是给笔和手机都穿上了‘防护衣’。”宋志勇说。
在出医院的时候,组员们要经过相关的消毒和处理措施。另外,回到疾控中心时,还需要把用过的防护用品拿到污物回收点进行消毒和清洁,从而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记者 张庭铭 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