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工业是节水重点领域,节水路径锁定在推广节水灌溉、调整种植结构以及工业节水改造
将执行地方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取水管理制度,管控用水增量
节水成效纳入最严格考核,用水定额管理不达标、节水措施不配套的地方和企业,不得新增年度计划用水指标行动
“复工时,引导有条件企业节水;春耕前,各地节水设施要保证能用。”2月3日开始,省水利厅的工作人员就在不断提醒。
全面节约用水首仗已经打响。《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日前印发,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等22个部门组成省级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并核定12条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
提高存量使用效率 农业和工业领域是重点
“四川节水潜力在哪里?”1月20日,首次省级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上,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直指主题:“千河之省”也受区域性、季节性和工程性缺水困扰。以沱江流域为例,其水资源只有全省的4%,却承载了全省25%的人口和30%的GDP。节水,才能确保供水安全、增强抗旱能力。
怎样对症施药?联席会上提及最多的,是确保提高存量的使用效率。重点,则在农业和工业领域。
“最具节水潜力的是农业。”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用水常年占我省用水总量的六成左右,而全省灌溉用水实际使用效率只有48%。
我省农业节水路径锁定在推广节水灌溉、调整种植结构。
省水利厅规划,今年将加快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等5个灌区的节水改造行动。预计今后3年,每年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到2022年全省灌溉用水实际使用率将提高至49%。
调整种植结构,全省农业主产区将进行水资源排查,削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推广与当地水资源、光热条件相符合的耐旱作物和抗旱技术。
工业节水改造也将是重头戏。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开始,我省将加快工业节水改造提升,推动高耗水行业增效,逐步推动工业企业更新设备、改善管理。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引导企业收集雨水、回用中水和利用再生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保持逐年下降趋势。”
划定取用水“红线”用水总量力求“低增长”
《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25亿立方米以内,较2019年增幅不超过10%。这称得上“低增长”。
如何实现“低增长”?“提高存量使用效率后,就要管控增量。”省水利厅节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执行地方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取水管理制度,把水资源作为建设项目前期评估刚性约束条件。
明确各地取用水的“红线”。1月初,省政府批复,省水利厅正式公布沱江等川内12条主要江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机制,宣布今年起将以县(市、区)为单位核定用水总量、强度指标。“就是要给各地提个醒,有多大锅,下多少米。”前述负责人表示,这样可逐步引导各地产业布局与自身水资源禀赋更相适应,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产”。
建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逐个推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现节水要素“一票否决制”。“划定‘红线’是大框架,具体到项目则要从细节入手。”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把住取水许可审核关。我省已正式启动取水设施整改行动,边查边改,预计年底前将完成全省城镇、江河湖泊和水库主要取水设施摸排与问题反馈,杜绝擅自取水、水资源滥采等行为。“该退出的就退出,该整改的就整改。要实现科学、规范和有序取水。”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节水压力层层传导 水价和用水权改革更精细化
保证落实,要逗硬考核。“得有个‘指挥棒’,层层传导压力。”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在水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监管力度不强、管理相对宽松。今年起,我省将逗硬执法机制,把节水工作成效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明确奖惩措施。用水定额管理不达标、节水措施不配套的企业和地方,不得新增年度计划用水指标。
在1月20日的联席会上,有部门负责人呼吁:加快我省节水工作法制化进程。我省现有的与节水相关的法规和规章相对分散,系统性和协调性有待完善。节水工作涉及22个业务主管部门,“权责界限是什么,都要有个说法。”
这有望在年内解决。我省正加速《四川省节约用水办法》《四川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条例》立法工作,进一步廓清各部门职能界限。
有严管,也有松绑。从今年开始,四川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价格将更贴近市场,全面启动农业和生活用水水价综合改革,逐步探索用水权制度。
水价改革将更为精细化——分区域、分行业,在农业领域实行“基础水价”加“超额累进计价”两部制水价,在城镇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工业领域将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行业制定不同水价征收标准。
用水权改革方面,取水户和用水户在用水许可内的节约水量,将可参照当地价格以多种方式转让。
“不能让积极节水的企业吃亏。”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还将研究水资源税征收调整办法,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节水需要。□四川日报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