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北青报:智能客服不能以“省成本”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9-12-06 09:30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宋鹏伟

  如今,很多企业都采用了智能客服,但由于技术发展水平有限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智能客服常常不能顺利解决用户的问题。很多时候,智能客服还给人留下了“兜圈子”“冷冰冰”的印象。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9%的受访者使用过智能客服。57.9%的受访者直言智能客服会理解不了顾客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49.3%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客服会用固定的话术应付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不是人工客服,就是智能客服吗?也许,用机器客服来表述更为准确。至少,很多所谓的智能客服并不智能,其目的也不是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是节省成本罢了。

  在电商、游戏、通讯、电器等行业,企业面对的消费者众多,客服从来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首先是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满足;其次是问题五花八门,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和流程,让客户满意并非易事。所以,如何降低成本,一直是商家追求的目标。

  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让这种诉求有了实现的可能,或者说,有了努力的方向。相比于人工客服,机器人不知疲倦、反应速度快,而且不会受到情绪困扰,可以24小时在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企业和商家而言,一次投入可以长时间使用,至多是定期进行软件升级,就可以让这套系统同时应对成百上千消费者的问题,价格低廉、效率更高,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机器人也有自身的短板。以当下的现实来看,很多机器人系统并不足够智能,只是通过识别消费者话语中的关键词,给出固定的答复,然后再让消费者做选择题。如果消费者的问题不在数据库中,就只能不断回复“不好意思,亲”或答非所问了。因此,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态度好却不解决问题”,效率比人工更低。

  究其原因,人工智能技术尚不成熟是重要因素。开发一套系统,需要的投入并不小,维护和升级这样的智能系统,更需要结合大数据的反馈不断完善,成本并不低。所以,很少有商家选择为自己深度定制一个系统,而只是购买通用版的软件,往里面填空了事。这样的系统,对于信息咨询类的问题,基本还能应对,但超出这个范围,尤其是面对消费者投诉维权时,就难以应付了。

  事实上,没有谁比商家自己更清楚它的短板,但之所以执意如此,还是出于成本考虑,而没有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看到,有的商家只对消费额高的会员开放人工客服渠道,将其当作奖赏。更有甚者,还不定期更改客服电话的语音菜单,目的就是让你难以找到人工客服入口,知难而退,以减少雇用人工客服的数量。

  可见,智能客服体验差,错不在人工智能,而在于这项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就投入市场,更在于商家只想着节省成本,却罔顾消费者体验。其实,这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这些不重视售后体验的商家,看似省了钱,迟早也会对销售产生影响。毕竟,售后体验也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只要竞争充分,那些重视客户体验的商家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 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光明日报:怎样扩大戏曲的“朋友圈… 工人日报:热议“快递小哥评职称”… 南方日报:让“黑中介”失去生存土… 扎根西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着力培育“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 弘扬西迁精神 矢志爱国奋斗
推荐文章
美媒:特朗普把北约聚会变成“外交… 外媒:美国前总统卡特已经出院 将… 彭博社因创始人竞选总统改规则 不… 法国爆发全国大罢工 上百名暴力示… 两月内三名明星死亡 韩国娱乐圈阴… 为导弹焊制“无缝天衣” 推动正规化建设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支步枪寄托三代军人报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