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钱江晚报:让受助者有尊严,让温暖入人心
发布时间:2019-12-06 09:29 | 来源:钱江晚报


  “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本店免费提供晚餐,只要你小声告诉店员要A套餐就行了,找地方坐,吃完走人”,西安有一家餐厅贴着这样一张小字条。这家餐厅的老板被网友赞为“用纯粹的善良给人体面的好老板”。

  让大家感动的是,店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考虑到了受助者的尊严。店家精心构思了“A套餐”,当受助者说出一句“A套餐”,一切尽在不言中,含蓄而温和,避免了刺激性的语言,避免了触发敏感情绪的可能。它给受助者的是尊严是体面,更是温暖。受助者不用向谁证明什么,甚至不需要告知自己是谁,来了就能吃,吃完就走,避免陷入尴尬。

  这让我联想到一些高校资助贫困生的做法。

  最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3名学生的饭卡里,突然凭空多出720元,收到充值短信时学生们还以为是诈骗短信。原来,这笔钱是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2018年在校刷饭卡的记录,给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花销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发放的助学金。

  南京理工大学也研究学生的饭卡,如果一个学生一个月在食堂吃60顿饭、平均一顿不到7块钱,就给他们的饭卡打钱,保证每顿饭能吃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研究一卡通消费,如果学生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消费不到240元,就一次性打160元到学生卡内。

  这样的大学还有很多。这显示大学教育在以人为本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要知道,在很多场景中,受助者的尊严是未被顾及到的,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公开受助者的个人信息,无论他是否愿意。一些地方和高校不仅需要学生自证贫困,资料齐全后还要对外公示。甚至有高校要求受助学生演讲,比谁得票多。

  和以上比起来,那家西安餐厅的A套餐、一些高校寻找“隐形贫困”的做法无疑更接近慈善的真谛,更能体现善良和文明。

  慈善不仅仅是施舍,老观念得改改了。慈善是对人的帮助,既要帮他渡过难关,又要帮他建立生活的信心。而维护受助者的尊严,就是帮助他建立信心的最好办法。

  那家西安餐厅的老板说,他是多年前受了别人的一饭之恩,感恩于心,这才有了现在的涌泉相报。这证明了,善举不在于大小,是否温暖也很重要。

  无须担心有人来吃白食,从店家记录的接待人数可以看出,哪怕有也只是极个别现象,绝大多数是真正遇到了困难的人。也有人来体验了A套餐,留下了500元钱。显然,店家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正向回馈。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 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光明日报:怎样扩大戏曲的“朋友圈… 工人日报:热议“快递小哥评职称”… 南方日报:让“黑中介”失去生存土… 扎根西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着力培育“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 弘扬西迁精神 矢志爱国奋斗
推荐文章
美媒:特朗普把北约聚会变成“外交… 外媒:美国前总统卡特已经出院 将… 彭博社因创始人竞选总统改规则 不… 法国爆发全国大罢工 上百名暴力示… 两月内三名明星死亡 韩国娱乐圈阴… 为导弹焊制“无缝天衣” 推动正规化建设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支步枪寄托三代军人报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