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广州日报:给爸妈发“奖状”也是一种沟通
发布时间:2019-12-06 09:28 | 来源:广州日报


  浙江杭州景成实验学校家长会上,2200多名家长收到了由自己孩子颁发的定制奖状。这些奖状上的用词都特别幽默,什么“最佳散打奖”,还有“年度最佳夜猫子”,甚至还有“最佳提款机”……孩子们说,就想夸夸爸妈。

  实际上,这些奖状里写的可并不只是夸赞,更不是孩子被灌输的感恩爸妈的“客套话”。比如,那个送给爸爸的“最佳提款机”称号,孩子是在轻轻地告诉爸妈,零花钱虽不多,但其中包含着对自己自主安排生活的一种信任和包容。再比如那个给妈妈颁发“最佳耳背”奖的理由,原来是鉴于女儿同妈妈“讲话常常需要重复好几遍”,她才能听清,“非常不上心”。这显然是带刺的批评呢!但看那奖状上的手绘图案和整整齐齐的书写,估计妈妈会认真端详好一阵。因为孩子在以善意的批评,真切地呼唤亲子之间要好好说话。

  当代社会发展得很快,有时候家长和孩子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好好说话。家长越是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不自律,越要忍不住收紧管教的“紧箍咒”,表现之一便是用说教、命令、讽刺、贬低甚至恐吓的口吻说话。这可不是沟通,因为并没有以耐心体察和倾听为前提。杭州景成实验学校的孩子们便给家长们上了一课,沟通一定要注意仔细地洞察事实、倾听对方内在的需要。而且,亲子沟通也要遵循科学的原则。7%的沟通效果靠文字,语音和语调决定了38%的沟通效果,还有55%的沟通效果由肢体动作来决定。这意味着父母和孩子要想好好说话,要有感情有态度,要用事实说话,要给对方留有选择的余地。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 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光明日报:怎样扩大戏曲的“朋友圈… 工人日报:热议“快递小哥评职称”… 南方日报:让“黑中介”失去生存土… 扎根西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着力培育“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 弘扬西迁精神 矢志爱国奋斗
推荐文章
美媒:特朗普把北约聚会变成“外交… 外媒:美国前总统卡特已经出院 将… 彭博社因创始人竞选总统改规则 不… 法国爆发全国大罢工 上百名暴力示… 两月内三名明星死亡 韩国娱乐圈阴… 为导弹焊制“无缝天衣” 推动正规化建设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支步枪寄托三代军人报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