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韫超
城市拥堵榜单的更深远意义在于: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理解这种用客观数据说话,用精准的过去和当下来预测、设计未来的可能性。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比关注数据和排位更重要的,是对本地治理措施的反思,从异地先进经验中收获经验与启示,进而调整和完善相关交通管理措施。
11月27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阿里云、摩拜等机构,共同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全国100个主要城市中,有42%的城市拥堵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37%的城市拥堵同比出现下降,各地治堵效果已经初显成效,大部分城市的拥堵趋向平缓。其中,河北石家庄的拥堵缓解最为明显,通勤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下降9.9%。
近几年来,国内城市拥堵排行榜不断变化,各城市轮流“坐庄”,一些城市几经努力光荣“落榜”。眼下,拥堵已成为我国不少地方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阻碍,它影响着百姓的正常出行,限制着城市化的发展,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
透过城市拥堵排行榜,可以看出大数据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比如,在传统的“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之外,这一排行榜还可以告诉我们不同城市早、晚高峰拥堵指数、车速排行,还有共享单车的使用人群、频次、时段路段等。再如,同一城市不同时期拥堵指数有所差异,这背后有城市建设、道路规划、信号灯时长等因素使然,也受旅游淡旺季、道路大面积施工、错峰限行政策等多重影响。
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每一次交通行为精准画像”,这些清晰充足的数据成为城市交通的一面镜子,其对交通规则的制定、道路的规划修改、市民的出行,都具有参考价值。
事实上,不少城市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比如随时推送道路拥堵情况,实时共享停车位、公交车行进位置、事故地点等交通信息。在这次发布的榜单中,曾是拥堵榜单TOP10的深圳就得益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确保精准发现异常堵点后第一时间出警干预,成功摘掉“堵城”的帽子。
从某种意义上看,城市拥堵榜单的更深远意义在于: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理解这种用客观数据说话,用精准的过去和当下来预测、设计未来的可能性。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比关注数据和排位更重要的,是对本地治理措施的反思,从异地先进经验中收获经验与启示,进而调整和完善相关交通管理措施。
在交通之外的诸如医疗、教育、通信等更多领域里,大数据已经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在成为相关领域社会治理的帮手。未来,各领域中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运用将日益频繁和普遍,这要求相关管理者要会用、善用这些新的技术及数据。毕竟,单纯的数据是冰冷的,如何有效分辨并科学、合理地利用数据,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眼光。借助各种新兴科技手段,改善相关社会治理的效率及成效,惠及民生,无疑是我们共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