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
发布时间:2017-07-05 16: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倘若行政部门能做好调查工作,加强服务引导;司法部门能做好宣传工作,把问题想细一点、把工作想早一步,事情的走向也许就会完全不同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赵县一名制作“古火”烟花20余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在居民区非法制造烟花,被法院以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零6个月。

  这一事件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法院判决过于机械、缺乏温度,不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有观点赞同法院判决,认为法律不能为了保护非遗,就忽视公共安全隐藏的危险。

  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裁判原则来看,未经批准,在居民区非法制造烟花15千克以上,的确涉嫌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基于“不知法不免责”的原则,不能因为“不懂法”就免于法律制裁。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该非遗传承人并非为了出售牟利或其他违法目的,而是为当地举办“五道古火会”制造烟花,这是为了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民俗。类似于制作烟花这样的民俗文化,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很难意识到这涉嫌犯罪,突然间遭到法律惩处,难怪有人难以认同。

  非遗传承人因传承非遗而获刑,似乎是一起因不知法而遭法律惩处的简单案例。但往深了看,这折射出法律秩序与传统民俗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如果这一事件的法律逻辑成为常态,那么一批类似非遗项目都可能遭遇同样问题。

  难道法律秩序与传统民俗只能非此即彼么?法律对烟花爆竹等爆炸物的严控,旨在营造更为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而火会等传统民俗则是充实文化生活、丰盈精神情感的良方。究其本质都是为了人们更好地幸福生活,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冲突矛盾。

  非遗传承人之所以获刑,根本原因在于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法律并非一律禁止生产烟花爆竹,而是基于安全考虑,要求在生产前取得行政许可,以加强安全监管。倘若行政部门能做好调查工作,加强服务引导;司法部门能做好宣传工作,把问题想细一点、把工作想早一步,事情的走向也许就会完全不同。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未雨绸缪的普法宣传,要让群众能够了解相关规定,知悉可能存在的违法责任和法律风险,才能将矛盾止于发端。

  积极回应现实变化、破解现实难题,是法律不断完善的应有之义。不妨在立法中,针对烟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完善涉及具体适用的法律解释。与此同时,公众在参与民俗活动时,也应增强法治意识,严格遵守法律,确保民俗活动的合法性、安全性。只有在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下,传统民俗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05日 17 版)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央广时评:娱乐必须有底线 网评:过硬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政法工… 强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问责问效 防范骗提公积金须加强部门信息共享 评论: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政法工… 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 民主生活会岂能有“怕”的心理 请封存那些沦为“美颜神器”的雾炮…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