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有些方面不可谓不重视临舆情危机下的形象危机,但也需要看到,最大的危机还是观念危机。只有嵌入现代治理思维,丽江舆情应对才能跟上舆论,跟上民意。
开年以来全国舆论曝光度最高的地方是哪?答案大抵非丽江莫属:女游客挨打遭毁容、多人在餐厅催饭被打、副省长疑似在当地被强迫购物、被三部委重点督查、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等,令其频频“霸屏”旅游新闻板块;原以为“负面新闻”频至后,当地运势会否极泰来,结果“古宣发布”又怼网友,宣布了“事情还没结束”。
在否认回复网友“你最好永远别来!”的不当言论是内部人所为后,27日古城区区委对古城区宣传部副部长和俭、外宣办主任李国璋采取停职检查,并进行党纪立案。
涉事官微怼网友,怼出了一个传播节点,但在该事件上,公众最担心的不是怼本身,而是怼之外的舆情应对失当,还有当地部分人可能存在的“不服”心理。这不单指此事,更是指当地有的公职人员面对问题、应对舆论的态度——秉持着鸵鸟心态加死撑姿态,对自身问题不予承认、对外界批评特别抗拒。
这类态度未必体现在明面的官方表态上,却会显现于某些人的潜意识中。TA们会觉得上级主管部门和舆论在把小事放大,觉得问题不在当地自身,而在于外界的刻意针对、丑化。比如当地某官员,就写诗讽刺曝光其丑闻的记者是“叮有缝鸡蛋”的苍蝇。
这份担心也在某些方面得以印证:比如,前不久“云南丽江警方”官微也曾转发指责被打毁容女游客放荡的网文,称其“值得同情吗”,一时间引发轩然大波。之后该官微先是称微博登录异常,直指有微博假冒其名义。可旧质疑未撇清新质疑又来——争议内容并非发在冒名微博上,当地警方嗣后又承认系宣传民警转帖转错地方,并对其处理。这次“古宣发布”上的不当回复,在涉事官微刚对国家旅游局处分表态“将接受广大游客的批评和意见”的节点上发出,确实诡谲,但愿这次别重蹈覆辙,仓促否认后迅速被“打脸”。
可以肯定,无论是指责被打女游客、怼网友,还是骂记者苍蝇,都反映了当事人扭曲的三观。而当地许多舆情应对,没达到“灭火”之效,反而成了“火上浇油”:有些温吞或回避乃至强行辩解的态度,让人觉得缺乏反思应有的诚恳。可错就是错,直面问题、干脆地认错,远比强行辩解要好。在自媒体时代,“福尔摩斯症”附体的网友们“挖坟”、取证能力极强,舆论监督的无影灯效应被互联网加固,逃避或应付终究于事无补。
尽管在接踵而至的舆情炙烤面前,丽江有关方面确实可能艰于应对,但有些低级错误本不该犯。
现在也很难说,舆情应对失措跟当地旅游乱象之间,有什么直接关联,可本质上,它们的深层次问题可能如出一辙——那就是缺乏现代治理思维。正如昨日新京报评论说的,“丽江旅游”难题不止出在旅游上,更在于其社会治理没跟上“古城被卷入现代社会的旅游消费进程”。那种在问题、在监督面前“不服”或者抵制情绪,那种网络时代舆情应对的跟不上拍子,就是观念脱节的表征。
丽江方面不可谓不重视临舆情危机下的形象危机,但也需要看到,最大的危机还是观念危机。只有嵌入现代治理思维,丽江舆情应对才能跟上舆论,跟上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