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晓
考试作弊、网络借贷这类问题,最开始可能看上去像是发生在学生中间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最后问题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据媒体近日报道,临近寒假,北京各高校都已进入考试季,个别学生打起了歪主意,那就是替考。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数、微积分、计算机等科目替考比较抢手,每科替考价格从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吸引了不少高年级或者已读研的大学生,替考居然成了他们兼职赚外快的一个“新阵地”。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促使人们从各个环节寻找原因、堵塞漏洞,但对于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替考动因确实考虑不多。从媒体报道来看,替考对于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吸引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通过替别人考试挣钱的人,不仅是一些高年级的过来人,甚至有专职替考的研究生,而为了能更广泛接单,学校里还有介绍人给这两类人群牵线”。如果校园内存在为数不少的替考愿望较强的学生,又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难以通过考试,校内考试作弊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便不足为奇。
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之后,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出现考试作弊行为将面临刑罚。尽管此次媒体披露的大学生替考情况主要针对于校内期末考试,尚不属于刑法调整的范围,但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通过替考赚外快,那么当面临更大的诱惑时,就有可能置法律于不顾,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在考试作弊已经入刑之后,校园内的替考现象居然如此普遍,不能不令人反思当前的大学法治教育。如果替考者不了解刑法修正案(九)中关于考试作弊的有关规定,那么其法律常识之匮乏颇有些令人吃惊;如果替考者在了解刑法修正案(九)中关于考试作弊的有关规定之后,依然一如既往频频替人考试,那么其规则意识之淡薄、打法律擦边球想法之强烈,同样令人感到难以理解。
大学生涉世未深、思维活跃,既是学习、认识法律的黄金年龄,又对于一些违法犯罪现象或者是可能涉及违法犯罪的灰色活动,缺乏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法治教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法治教育需要抛弃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束缚,学校和老师必须拿出耐心,从细节和具体问题入手做好法治教育工作。诸如考试作弊、网络借贷这类问题,最开始可能看上去像是发生在学生中间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最后问题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此,大学法治教育一定要做到细致入微、防微杜渐,通过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不断向学生阐明法治精神和法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