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波
当前,我国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互联网能够以其分享、远程、快捷的特点在链接需求与资源、促进扶贫事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手段。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近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制定的《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这一文件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开辟了新局面,可谓恰逢其时。
中华民族具有扶贫济困、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参与扶贫开发是广大人民群众、各类社会主体的内生诉求,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社会扶贫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扶贫攻坚的新形势下,为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必须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扶贫对象的精准对接,而在这一机制的创建过程中,互联网本身和互联网企业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互联网能够通过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建立公众对扶贫公益事业的持续信心、通过扶贫成效的快速反馈提高社会扶贫的公信力和美誉度、通过搭建扶贫公益平台让扶贫过程透明起来,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作为社会扶贫主体中的一类,也能够通过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扶贫公益事业当中。为此,《网络扶贫行动计划》专门设立“网络公益工程”,将其作为《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五大工程”之一,与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并列。
具体来说,《网络扶贫行动计划》中网络公益工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开展网络公益扶贫系列活动。作为传播媒介,互联网具有精准投放、影响广泛的特性,是动员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公益的优良渠道。借助“‘N+1’网络公益扶贫”“网络公益扶贫活动月”“网络扶贫公益广告插播”“网络公益扶贫先锋系列节目”“网络公益扶贫百家谈”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在线动员活动,能够有效强化社会各界对网络公益扶贫的认识,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对网络公益扶贫的关注。
二是推动网络公益扶贫行动。为了积极动员个人参与网络公益扶贫,首先需要畅通个人帮扶主体与被帮扶对象之间的融通渠道,而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充分发挥已有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作用和拓宽新渠道都非常重要。一方面,通过在各级团组织、各类高校组织“网络文明进校园”“缔结网络扶贫同心圆”等活动,能够使网络公益扶贫的理念与实践在线下得到有效深入,另一方面,开展“网络公益扶贫践行者故事征集”等活动、设计以网民为参与主体的志愿服务项目,也能够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益理念得到弘扬,有效动员广大网民加入网络公益扶贫。
三是实施贫困地区结对帮扶计划。为了吸收更多民营企业加入网络公益扶贫,需要建立充满活力的企业参与机制,一方面,各级政府需要为企业开展网络扶贫活动提供必要支撑,引导互联网企业与贫困地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另一方面,主要互联网企业也需要带头成立网络扶贫公益联盟,有针对性地推出各类网络扶贫项目,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到扶贫资源的动员、配置和使用等环节当中去,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是打造网络公益扶贫品牌项目。在实现扶贫公益需求信息和帮扶资源之间对接这一方面,搭建和维护基于互联网的对接平台能够有效提升扶贫资金募集效率,优化投放效果。一方面,现有由各类公益慈善社会团体开展的扶贫公益品牌项目能够借助统一的扶贫公益帮扶平台焕发新的生机,另一方面,现有由各类企业建立的大型网络劝募平台也能够通过提供网络扶贫参与渠道实现资金的专项募集,通过对接政府扶贫部门信息库实现资金的精准投放。
涓涓细流,足以成海,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要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做好网络扶贫这篇大文章,就要顺应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新形势,实现社会扶贫参与机制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构建网络公益扶贫的新格局。在实现网络扶贫行动总目标的路途上,“网络公益扶贫工程”必将大放光彩。
(作者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