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我国体育女性的风貌、体育的医疗和育人功能,为我国女性体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提升女性体育参与率,为女性体育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7月9日下午,由北京市妇联联合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女性与体育主题交流活动”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活动设有五场专题对话和两项互动体验环节,共有二十余位嘉宾先后登台,围绕体育与女性身体形象塑造、体育与女性领导力、不同生命周期女性体育参与以及女性与家庭体育等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在此分享部分专家和嘉宾观点。
专题对话一:女性健康形象塑造
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小芬对话中国健美协会副主席林怀慎、《体育与科学》主编程志理、体操世界冠军范晔、赛艇世界冠军钟红燕和女性健身达人桑禹涵。五位嘉宾就各自在一线的研究、工作经历展开讨论。程志理谈到女性健身的社会意义,认为健康身体塑造的观念打破了传统女性身体“女为悦己者容”的观念;林怀慎、桑禹涵分别分享了自己十几年健身从业经历中观察到的女性对身体审美的变迁以及各种品类的健身课程给女性带来的帮助;钟红燕从大学体育教育的经验出发,建议女性进行自重力量练习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范晔认为,女性对健康形象的要求实际是对自己独立、进取、卓越的要求。嘉宾们一致认同,运动是塑造女性健康美的最佳手段,不仅对身体健康,对精神健康更是大有裨益。
专题对话二:体育与女性领导力
北京大学教授张锐对话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杨海滨,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助理、跆拳道奥运冠军陈中,北京大学教授、乒乓球世界冠军刘伟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建会,四位嘉宾以切身经历探讨了体育对生命历程影响和领导力塑造的作用和女性领导力特质。杨海滨和陈中从生理角度提出体育能从身体健康和学习能力改善上影响女性领导力;刘伟从校队管理经验中总结出,领导者要具备先进的理念与健康积极的心态,女性不要因为性别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张建会则从自主性、专业能力、使命感、自我发展四个方面来阐释体育界中的女性领导力,女性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要学会影响和改变他人。
专题对话三:女孩与体育参与
北京大学副教授王东敏对话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王雷、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教授李良、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和北京明天幼稚集团总院长雷海环,四位嘉宾从教育与健康两个角度出发,讨论了“体育运动对女孩身心健康培养的价值”、“健康与女孩体育素养培养的关系”等话题。王雷介绍了目前女孩在智力运动项目(如国际象棋)和体力运动项目(如篮球)中的参与情况,建议青少年应通过积极参与集体项目、单打独斗类项目和智力运动项目,从中学习“团结合作”的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强健大脑”的方法;李良表示,对于小孩子来说,发展基本动作技能比练习某个专项更为重要,吸引更多女孩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很重要也很迫切;窦桂梅表示,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习得团结、拼搏、坚韧的品质,要依据女孩自己的兴趣让她们选择运动项目;雷海环则提出“体育能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的观点。
专题对话四:职业女性健身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卢秀栋对话北京大学教授赫忠慧、《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主编孙淑慧、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教师梁妍及心淳健康CEO庞亦君。四位嘉宾针对职业女性健身与女性健康、职业女性健身发展趋势与困境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赫忠慧提出,职业女性的健身意识在不断上升,但真正参与到运动中的仍占少数,如何让每个年龄层的职业女性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值得关注;孙淑慧从历史角度回顾了女性背负的历史责任,鼓励当代职业女性通过体育实现自身解放与发展;梁妍提出运动对职业女性尤为重要,除了保持当下的身心健康之外,还能有效预防老年女性常发的骨质疏松问题;庞亦君认为运动是职业女性的生活策略,它能帮助女性舒缓职业和家庭带来的紧张情绪,也能帮助女性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专题对话五:女性与家庭体育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恽梅对话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赵石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康丽颖、成都体育学院教授潘华及北京大学人口所博士钟逸婧,共同讨论了女性对家庭体育生活的影响。几位嘉宾都提到了自身体育经历与家庭密不可分的关系。赵石屏分享了一家四代人的体育故事,提出母亲有责任让孩子参与到体育中,并引导家庭形成有体育习惯的生活方式;边玉芳认为“无体育,不教育”,强调了在家庭教育中,体育的教育作用不可忽视,孩子的运动感知觉发展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康丽颖提出,体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女性可以是家庭体育的发起者、参与者、受益者;钟逸婧结合自身经历,认为体育能有效帮助年轻母亲纾解角色过渡中的心态变化。同时,新生代母亲在孩子体育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潘华教授分享了家庭体育概念的广泛性。他介绍了德国由政府、俱乐部和志愿者三方共同支持为家庭体育做出贡献的典型案例,建议我国的相关工作可以以此作为借鉴。
来 源
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
市妇联联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