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因一幢百年祖宅,他把哥哥告上法庭
发布时间:2021-01-07 10:04 |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委政法委、北京市房


“天天施工,噪音大得很,晚上压根儿没法睡!”

2019年8月5日,一纸诉状飘上王俊伟案头。

6位村民不堪噪音所扰,叩开了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的门,没讲几句众人嗓门就大起来,脖子上的青筋若隐若现。

这股怒气他们憋了两年,这次铁了心要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济补偿款——

“还会有人来的,这事儿完不了!”

症结怎么解?王俊伟心里有谱。

2019年,最高法印发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明确将“诉源治理”列为改革任务,强调人民法院要从源头抓起,主动化解诉讼纠纷。

房山法院立即行动,推出“无诉讼村”建设工作,将“诉源治理”理念运用到基层实践中,与村委会、村级调解委员会等联手,摆下破局的棋,不出几步,不少纠纷便就地而解。

秘诀就在这儿。

 

图片

“无诉讼村”试点在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马家沟村启动

“幸好查的早,不然就是120多起潜在案件!”

“应该不是玩笑话。”揣着诉状,王俊伟不敢掉以轻心。

他立刻拨通了村委会的电话,请他们摸底排查,看看有起诉意愿的究竟有多少人。

“光名字就列了两页!”递过来的起诉名单上,120余位村民赫然在列。

建设“无诉讼村”以来,房山法院在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上下了大功夫,建起了涵盖网格员、村委会的信息网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化解纠纷,避免矛盾激化,演变成重大恶性事件。

板凳都没坐热,王俊伟又赶去了施工现场,五六位村民跟在身侧。

打桩的声音、振动锤的声音、建材落地的声音……各式各样的噪音叠加,刺进耳朵,王俊伟觉得耳膜嗡嗡响。

“和村民住房也离得很近,有几处就是一墙之隔。”再加上村子坐落在山脚,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施工噪音在山壁上荡来荡去,足足能放大好几倍,更是扰得人睡不着觉。

 

这起诉讼不是空穴来风。

如何又快又准地击中矛盾命门?王俊伟决定和村委会联手。

基层“疙瘩”多,法院人力又有限。在王俊伟他们庭里,三位法官操心着7个乡镇的18万人口,方圆800多平方公里都算是“承包地”,一年接到的案子最多能有1200多件,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像村委会、村级调解委员会这些,是我们化解纠纷的有生力量”。

王俊伟和村委会接上线,共同组成诉源治理工作组,邀请被告单位坐下来谈谈。

闭门说理不过几小时,两家被告单位便同意:无需启动诉讼程序,直接向120余名村民给付经济补偿款,各500元。

仅半月,补偿款悉数到账,6名已起诉的村民当即撤诉,120余起潜在案件泯于未然。

“这要搁以前,办不了这么快!”走诉讼的路子,不仅要立案,要排期,还要开庭审理、宣判、送达……前后算下来,怎么也得个把月。

“无诉讼村”建设让纠纷化解乘上了东风。

“我垒我的墙,凭什么听你的?”

“这墙必须拆!”

“我垒我的墙,凭什么听你的?”

马家沟村的白家兄弟近来杠上了,源起一幢180多岁的老宅。

大哥住北边房,弟弟住东边房,两房相隔不过30厘米。房顶是用木头搭的,日子久了受潮变形,再加上有蛀虫啃食,慢慢开始漏雨。

哥哥决定把南院翻新。水泥、砖瓦、铲子一一备好,新墙眼看着一天天垒高了,弟弟却憋不住了:“过界了!这哪还有30厘米,都已经顶我家房上了!”

距离过近不仅看着逼仄,逢上雨天还影响排水,雨水淅淅沥沥地冲在墙皮上,屋子很容易受潮进水。

“至少得和我说一声吧!”

“说也没用!我垒自家院里的墙,凭什么和你说?”

图片

一边气急,另一边也寸步不让。吵得不可开交时,弟弟一纸诉状把哥哥告上法庭,说什么都要打官司。

“他们是同宗兄弟,三四辈前是一个祖上。只是到这一辈,交往没那么密切,感情就淡了。”两兄弟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真要打官司的话,肯定有输有赢,抬头不见低头见,想想也觉得尴尬。

“这类纠纷其实很常见,矛盾浅,也容易化解。”在房山法院推进的“无诉讼村”工作中,有一项叫纠纷导回,针对的就是这类浅层矛盾。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优先由村级调解组织解决,法院从旁指导,不到不得已,就不走打官司的路。

村里的副书记王磊主动挑担子。他收了法院给的调解“锦囊”:先是摸透双方诉求,再尝试以亲情为突破点,化干戈为玉帛。

“一开始只能私下沟通。”王磊知道,一旦把兄弟俩叫到一起,没几个来回就会充满火药味,调解根本进行不下去,“万一摔倒了怎么办,老人家血压血糖升高怎么办?”

图片

几次登门深谈下来,王磊心里有了底:“他们其实也不想把事闹大,想找台阶下。”关键在于,拿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的解决方案。

弟弟的诉求是拆墙,别影响散水;哥哥的坎儿是舍不得,花了三千多才垒起来的墙,拆掉不仅什么都没剩,还得再贴钱。

王磊决定自己上阵。他组织村委会出人出力,专门腾出一天时间,上门拆墙。施工现场,铲子声、铁锹声、电镐声交织在一起,哥俩心里的冰正在消融。

矛盾解开了,王磊浑身轻松。他掏出手机,熟练地拨通一串号码:“白老爷子要撤诉!”

在他的通话记录里,有长长一列,都是法官王俊伟。

图片

不赡养老人?强制执行!

“法院的判决确实公正,但也容易让双方变得生分。”对农村来说,闹上法庭是要结三辈仇的,特别伤和气。

作为村调委会的一员,马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静亲历了“无讼”理念给村子带来的变化。法庭、司法所联手,组成村里调解委员会的“智囊团”,为化解纠纷指了条明白路。

事情要从2019年初说起。

一大早,村委会的门帘就被掀开了。韩老眉眼间难掩急色,点名要找陈静。

老人家年事已高,有些口吃,心急火燎地比划许久,陈静终于弄清了原委:

原来,老爷子分家赡养出了些问题。闺女为孝敬韩老,专门盖了座新房,亮堂堂的,住着方便也舒心。

本是一桩好事,但在新房归属问题上,三个子女却起了争执。

女儿觉得,这房是自己盖的,分家的话,理应属于自己;两个儿子却认为,房子归根结底是老人家的财产,若论归属,子女都有份儿。

两边各不相让,常常没说几句就面红脖子粗。最激烈时,儿子一气之下,放下狠话,称甩手不再管老人的赡养问题。

眼看着一大家子因为分家,变得七零八落,韩老的心也凉了半截。

“这事儿如果告上法庭,会怎么解决?”

“不履行赡养义务,会被强制执行。”法官王俊伟的回答直截了当。

有了“智囊团”助力,陈静心里有了底。调解时间定在晚上,特意约在了老人家里:“大白天到村委会的话,被人看到会讲闲话。”

陈静从法律讲到人情世故,从拘留的可能性讲到对子女的表率作用,不过一个多小时,死结就说开了。三人商定共同赡养老人,一起小矛盾不出村便就地化解。

临走时,一家人郁结多时的眉头终于舒展了。韩老握着陈静不肯撒手,一声“谢谢”说得异常清晰。

“‘无诉讼村’建设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马家沟村是首个试点村,自启动以来,涉诉率较前一年下降了约90%,成效显著。”

在此基础上,范围逐步扩大。

沙窝村、半壁店村、黄土坡军工路社区……“无诉讼村”建设工作正在房山风风火火地铺开。



责任编辑:高鹏
最新文章
近百起欠薪问题获解决 因一幢百年祖宅,他把哥哥告上法庭 能模拟网络诈骗案发现场?这个VR体… 被抢手机!被踢皮球!记者亲历农民… 为了多拿31万拆迁补偿款,他竟想了… 盗墓用上黑科技,打击文物犯罪须“… 织密责任网络 保障孩子安全 24小时开放、不受节假日影响......…
推荐文章
欧洲央行继续实施一揽子宽松货币政… 十组年度税收大数据显示 中国经济… 六盘水电力部门精准服务助企发展 感受中国外贸澎湃活力 中国2020年… “限塑令”升级加码 环保餐盒推广… 春节航空返乡旅客将减少600万人次 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难题全球求解 国家能源局: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