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藏自治区部署开展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持续释放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的强烈信号。
过度的“景观亮化工程”不仅无助于改善民生和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助长了形式主义、奢靡浪费的不良风气。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此次整治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委(党组)深化学习教育、统筹谋划部署、积极主动开展整治,注重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防治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督促行业监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职责,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要求,切实抓好整治,并加强对下级行业部门的督促指导;要强化执纪问责,对监督检查、巡视巡察、信访举报、审计中发现的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挪用惠民资金、扶贫资金搞“景观亮化工程”的,以及在专项整治中搞表面整治、虚假整治、纸上整治的,坚决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例一律通报曝光。
自治区纪委监委印发《电话通知稿》,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深入群众、上门督促、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各地各部门开展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既检查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也检查各行业部门履行行业监管情况;既检查各类景观亮化工程项目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虚列虚支、套取挪用专项资金等违纪违法问题,也检查是否存在对整治工作不安排、不部署,不坚决、不在乎、装样子、做选择、搞变通,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既监督各级党委(党组)开展好整治工作,也督促、指导、支持下级纪委监委开展监督工作,以强监督促进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