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3日,记者从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工作处获悉,1至9月份,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2万件,完成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90%,案件总数创同期历史新高。可喜成绩的取得与法律援助纳入民生工程后,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央、省级已投入经费4170万元,经费投入全部到位,且超计划数(4035万)135万元。各市县投入经费3831.73万元,占计划投入数(3965万)的96.6%,比2015年翻一翻。经费投入的总量和速度,在我省前所未有。合肥市、芜湖市分别以121%、112%的投入比例,超额完成同级财政的经费投入。
在此基础上,已有14个市根据省授权,大幅提高补贴标准。具体而言,民事、行政诉讼法援案件的补贴调整为每件800元至1200元,刑事侦查阶段法援案件每件600元至800元,审查起诉阶段法援案件每件800元,审判阶段法援案件每件800元至1200元,非诉讼案件根据工作量多少,多为每件300元至1200元。
有了财政支持,办案经费不再那么捉襟见肘。对于这一点,安徽中皖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建军有切身体会。杜建军从2014年开始做专职法律援助律师,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多件。“以办案量排名我在律所里数第一,但收入却是倒数。 ”杜建军说,去年9月,他接手了江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由于该案受害人众多,他要多次约受害人见面协商,并多次去看守所会见江某。仅去一趟看守所,打车费用就要35元,而这个案子办下来的补贴只有600元,早就超支了。如今补贴标准提高后,虽然个案涨幅跟社会律师收费没法比,但这对法援律师来说还是增添了信心。
而且值班补贴也明确固定下来。各地普遍规定,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进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检察院案管中心、公安部门看守所、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军队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值班,接待来访、解答法律援助咨询的,每日补贴100元至200元不等。代拟法律文书、出具法律意见书的,每件补贴100至200元。
但对于公职人员办案,严禁领取补贴。多地在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明确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或参照公务员管理性质法律援助机构在编人员及社会公职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可以据实报销发生费用,但个人不得享受补贴。
此外,各地通陆续过购买法律服务、公益岗位等办法,多渠道解决人员力量不足问题。淮北市提出,到2020年底,力争市级法律援助机构专职人员不少于8到10名,县(区)法律援助机构专职人员实现5到8名的目标,蚌埠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数名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志愿者,专职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 (都勇记者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