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总希望有一个专业的地方能提供咨询、化解矛盾、给出建议,而法律援助中心正是承担这样的职能。新津县司法局围绕中心,站位全局,上下一股劲,狠抓法律援助工作,构建了“大援助”格局、建立“大协作”机制、开展系列“大宣传”活动、树立了“大作为”形象。今年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8件,服务受援群众1700人次,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9万元。
健全法律援助网络 延伸服务触角
花碑社区居民赵某最近遇到了大难题,他在工厂加班时被机器伤了手指,然而单位却推说他受伤不在工作时间,只赔偿了小部分医疗费,并且辞退了他。想要维权但不知从何下手的赵某找到社区法律援助点,工作人员认真倾听了他的遭遇,并指导他依法维权。近年来,新津县建成法律援助网络,以“镇乡建站、村村设点、城乡覆盖、门类齐全、兼顾特色”格局,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八进”活动,并重视把法律援助触角向烽火社区、花碑社区等安置小区延伸。积极构建半小时法律援助工作圈,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三级服务网络,切实把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最方便群众的地方、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新津县法律援助中心还积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动协作配合机制,与人社、工会、团委、妇联、工业园区等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与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建立了内部联动机制,开展“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谁接待,谁受理”原则得到普遍落实。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法律援助,新津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全县12个乡镇共张挂了106块法律援助便民指示牌,制作了2000多份法律援助申请指南,发放了万余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卡。并在权威媒体上及时刊登、播放、报道法律援助的新举措、新动态,不断营造宣传声势。
关爱农民工
热情服务暖人心
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维权是法律援助中心的重点工作。今年,新津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多起农民工维权案件,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为了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效力,新津县法律援助中心总结经验,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法律服务工作。
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工资却迟迟拿不到手,对于农民工来说,这样的事情怎能不着急。新津县法律援助中心开辟了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前分析研判,及时做好预案,针对出现的农民工维权案件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一方面引导农民工通过诉讼渠道维权;另一方面简化申请、审查等程序,减少农民工维权讼累。受理案件后,中心当即选派责任心强、办案经验丰富的律师负责办理此类案件,提高案件办理效能。
对争议数额不大的案件,积极协调建设、人社劳动仲裁等有关部门以调解方式解决,以快捷和谐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同时,法律援助中心利用法律流动服务站、法律援助直通车进企业进乡村等平台,广泛宣传《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与农民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工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提升农民工法治意识。
网格化法律援助
扫除服务盲区
年初以来,新津县司法局针对民间矛盾纠纷多元化的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网格化法律援助,推动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新津设立县级法律援助网格1个,镇级法律援助网格12个,村(社区)级法律援助网格106个。将119名法律援助联络员纳入工作网格,下沉法律援助工作资源,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信息共享、渠道畅通的半小时法律援助工作圈。
为了强化援助队伍,县司法局抽调12名优秀律师,组建法律援助维权律师团,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与此同时,还建立45名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不定期深入村社区,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法律援助服务,变“开门等援”为“上门助援”。119名法律援助联络员按照网格化任务,进村入户了解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信息。截至7月底,全县法律援助队伍已在网格中为群众提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咨询、案件办理等法律服务3880人次,在网格中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10起,涉及群众134人。
建立长效机制是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重点,新津县司法局对法律援助网格工作人员定岗定责,加强培训管理,提高援助能力,实行跟踪考核,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对表现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
本报记者 杜文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