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02月22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伤害大 如何避免“暗箱操作”是监管重点
发布时间:2022-02-22 09:45 | 来源:证券日报


  虎年开市首日,因控股子公司违规担保,超讯通信突遭“戴帽”。随后,其证券简称变更为“ST超讯”,引起市场一片哗然。

  新潮能源也于2月8日传出身陷违规担保,1个月内无法解决该问题或被“戴帽”。ST中捷、*ST德奥两家公司也牵涉其中,并均已于近日发布退市风险提示。

 

  违规担保事关投资者切身利益,注定其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引来业内广泛讨论。

  去年以来首次“戴帽”公司中

  逾四成祸起违规担保

  近年来,违规担保已成为导致公司“带帽”的重要“罪魁祸首”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综合同花顺iFinD数据和相关公告梳理,2021年以来,截至2022年2月16日,24家首次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ST公司中,有10家全部或部分因违规担保被“戴帽”,占比达42%。从类型来看,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违规担保为主,也存在以子公司为主体违规担保的现象。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培杰称,之所以违规担保多发生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具有权利外观,这使债权人对担保真实性产生信赖利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大多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成员,便于挪用公司印章及签署担保协议。

  “近年来,在很多案例中,违规担保已逐渐发展成为大股东和关联方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上市公司受既得利益驱动,关联方通过上市公司担保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上述10家ST公司中,个别公司在陈述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原因时,着重突出外部形势不好,极力描述控股股东经营遇阻、融资困难,被迫铤而走险,暗含“情有可原”之意。

  例如,有公司表示,2019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国内去杠杆政策力度不断加强,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出现流动性危机,从而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用于归还其融资借款及利息、流动资金周转等。

  另有公司在回复监管工作函时直言,近几年,在“去杠杆、去负债”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控股股东遇到前所未有的融资难题,银行贷款规模压缩,股票质押率过高,还款压力加大,资金短时周转困难,为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波及上市公司,迫于无奈出现应急性短期违规占用。

  然而业内专家表示,以融资困难为由的说法显然立不住脚。

  “经营困难不能成为行为人违法的借口。由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极有可能造成公司重大损失,损害股东利益,因此,不论是法律法规还是上市规则中,都对此进行了全面和细致的规定。”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樊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暗箱”操作伤害大

  专家建议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与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规行为相比,违规担保更为隐蔽。同时,其往往不通过常规决策程序,而是利用“抽屉协议”等形式,暗中掏空上市公司。

  “违规担保屡屡发生,核心原因在于其隐蔽性较高。”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行为的鲜明特点是明知违规而刻意为之,“内部人”施加影响后,绕开公司正常决策程序后实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部门多以不知情为由不予披露,从而使得违规担保极具隐蔽性。另外,现在针对商业银行贷款的违规担保正转向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机构,担保主体也由上市公司下沉到其控股子公司,这使得违规担保的隐蔽性更加突出。

  有市场人士表示,当高隐蔽性的违规担保被揭开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巨大,体现在二级市场是股价下跌。从既往情况看,只要坐实违规担保,即便及时解除担保责任,资金也会选择“用脚投票”。前述10家ST公司中,有3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时表示“已解决”违规担保问题,但仍难逃股价连日跌停的“魔咒”。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违规担保对市场各方伤害较大。陈雳表示,违规担保中,如果债务人不能及时还款,作为担保方的上市公司就可能要履行担保责任,其主要账户往往会被查封或冻结;而连带责任担保中,债权人更是可以跳过债务人直接要求上市公司履行义务。至此,违规担保信息才被迫披露,但对上市公司及广大中小股东权益的损害已经形成,即使上市公司尽力追偿,结果也难以预料。

  严凯文表示,上市公司违规担保行为,给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带来风险,同时会损害公司治理结构,有损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公信力。此外,因违规担保导致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也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如何防范违规担保现象发生、避免“暗箱操作”,陈雳表示,监管部门需对违规担保保持高压态势,督促上市公司加强对担保信息的披露,充分揭示对外担保的理由、担保债务资金的投向等。在监管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相关违规行为的“蛛丝马迹”,及时发现问题,加大追究力度。

  樊健认为,上市公司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担保的合法合规性,加强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针对违法担保造成损失的情形,公司董事会要向对此负有责任的主体进行追偿。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赛道股强势回归 A股反复磨底 V观财报|华谊兄弟:王忠磊减持3000… 可转债市场“杀估值” 机构称风雨… 忙复工扩产能促转型 上市公司开年… 借势谷爱凌,卖爆了的瑞幸能否“回… 拉夏贝尔挣扎退市线 奥特佳“萝卜章”事件余波难平终卖… 股价“三连板”系“酒企借壳”?贵…
推荐文章
四川江安经济开发区获批 着力打造… 聚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四川启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 四川省2022年协商计划确定 过半议… 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 《四川省“十四五”城乡人居环境规… 四川7个高速公路项目今年将建成通… 重庆节点标识注册量增速列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