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是退市新规执行的首个会计年度。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沪市年报披露情况发现,共有39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ST),36家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即ST)。与此同时,沪市原6家暂停上市公司均触及终止上市条件,截至目前,2021年沪市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司家数将达10家。
业内人士表示,退市新规中新设的“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指标是公司披星戴帽的主要原因。从实践情况看,退市新规设计合理,常态化退市初显成效。上交所发挥退市主体责任,加大退市新规执行力度,蓄意规避退市的上市公司必然无处遁形。
“识劣”功能较强
根据已披露的2020年报,沪市有39家公司被*ST。其中,触及本次退市新规新增的“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组合指标共23家公司,占比近六成。从基本面看,这23家公司基本都是明显缺乏持续经营能力的壳公司,多年来通过外部输血、出售资产等手段保壳。专家表示,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为负的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符合注册制的内在含义。
此外,触及净资产为负指标的公司有9家,触及审计意见为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指标的公司有10家,触及破产重整指标的公司有5家,同时触及两项及以上指标的公司有7家。
触及ST情形的沪市公司有36家。其中,触及新增的内控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指标的公司有21家,触及新增的最近三年扣非为负(孰低)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指标的公司有5家,触及资金占用、违规担保指标的公司有14家,触及连续三年业绩亏损指标(上市规则适用的过渡性安排)的公司有7家,同时触及两项及以上指标的公司有12家。
某资深市场人士指出,从最新披星戴帽公司的具体情况看,这些公司或缺乏持续经营能力,或是内部治理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退市新规指标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识劣”功能。
严格执行退市新规
退市新规的威力尽显,离不开监管层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这包括事先采取措施和事后年报从严审核。
4月6日,上交所向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发布《关于落实退市新规中营业收入扣除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公司认真梳理营业收入构成,严格执行退市新规。据不完全统计,4月中下旬,*ST香梨(原为香梨股份)、*ST海医(原为览海医疗)等公司纷纷发布风险警示公告,预计公司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2020年营收将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可能触及退市风险警示。
年报披露后的事后审核也是退市新规落地的有效手段。以*ST南化(原为ST南化)为例,其2月3日晚发布的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归母净利润扣非前后分别为907.4万元和541.7万元,表面上似乎并不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但随后上交所向公司发出年报事后审核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结合目前以煤炭贸易业务为主的情况,补充披露公司营业收入是否与主营业务有关。
在监管部门追问下,*ST南化坦承,公司2020年度开展的贸易业务客户和供应商单一,并于2020年10月后已停止与该客户和供应商开展业务,该贸易难以形成稳定业务模式产生收入。公司主动调整营业收入扣除事项,扣除后营业收入为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921.96万元,由此触发“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除*ST南化外,大连圣亚、*ST环球、ST中天等公司都收到上交所发出的年报审核函件,上交所重点关注公司是否存在规避财务指标退市情况,问询其营业收入和业务模式能否有可持续经营能力。
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未按规定披露年报也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截至目前,易见股份是沪市唯一一家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0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该公司股票已停牌,若停牌2个月内仍未披露,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实施后2个月内仍未披露,将被直接终止上市。据悉,上交所对其已及时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020年度年报披露虽已收官,但可以预见的是,退市新规的威力不会“冷却”。新规定将持续发威,蓄意规避退市的上市公司必然无处遁形。
业内人士认为,退市新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市场共识不断凝聚和增强的过程,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断完善。在此大环境下,上市公司扎实主业、规范治理才是正道。投资者要尽快明确预期,警惕“炒差、炒壳”带来的退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