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5日,注册制下已经有326家企业IPO上市。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和创业板先后试点注册制以来,多个环节进行了制度创新,收效良好。
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注册制改革均有着墨,今年的任务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十四五”期间的任务则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则需要在IPO全链条监管、提高信披质量,强化中介机构定价和风控能力,健全退市机制,强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做好“准备”。
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专家建议从三方面优化
证监会2021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规则完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等工作,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积累了众多制度创新,从实践经验来看成果斐然。当然,下一步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工作中,还有部分环节需要优化。”开源证券中小盘首席分析师任浪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任浪表示的三方面分别是:一是在发行上市环节采用更为市场化的询价机制,使新股定价更能充分反映市场预期,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网下询价环节机构间的博弈较激烈;二是可以考虑适当降低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这也有利于提升科创板的流动性;三是在交易环节,科创板和创业板放宽了新股上市前5日的涨跌幅限制,且日常涨跌幅限制提高到20%,实践经验表明,交易限制的放宽并未造成市场大幅波动,反而提高了市场定价效率。因此,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稳步推进T+0交易机制的试点。
对于科创板试点T+0,2月底,证监会在回复《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科创板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时表示,推出T+0交易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属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调整,涉及主体多,市场影响大,对中介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市场各方意见分歧较大,需要进一步开展政策研究和制度准备,逐步形成市场共识。证监会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深入研究论证推出T+0交易的可行性、实施路径等问题。
全市场注册制改革
专家认为仍需多层“铺垫”
如今,注册制改革正在稳步向前迈进,市场人士认为,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进行了多项创新,积累了经验,未来向主板(含中小板)推行时,可以进一步巩固。如优化了上市准入门槛,综合考虑市值、收入、净利润等,制定多套上市标准;完善小额再融资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大幅提升企业融资效率;退市制度更加严格,加速仙股、垃圾股的出清;拓宽创投机构退出渠道等。
对于未来主板(含中小板)的注册制改革,任浪建议,在发行询价机制、交易机制和退市制度等方面沿袭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现有主体框架。同时,考虑到定位和发展历史的差异,未来主板注册制大概率会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在投资者适当性方面也可能与科创板等有所差异。
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朱振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经验来看,全市场注册制改革需要从三方面进一步“铺垫”:一是目前“卖方市场”特征明显,再加上长期投资者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的定价和风控能力。二是要继续加大对欺诈发行、信披违规、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在公司法层面的制约,推动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有效措施落地生效。三是目前我国股市散户数量庞大,在股价波动幅度设定方面需要进行考虑。
“在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实践中,部分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对注册制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全面,甚至抱有‘带病闯关’的侥幸心理。”任浪认为,资本市场要全面推行注册制,主要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准备:一是加强发行上市审核的全链条监管,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二是健全退市机制,保障退市新规的高效运转;三是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