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2月25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硅料涨价效应被放大 平衡机制作用下供需维持“紧平衡”
发布时间:2021-02-25 09:01 | 来源:证券日报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催化下,A股光伏板块价值逻辑或许将发生微妙转变。

  一方面,固有的、依靠发现产业链供需变化,从而按图索骥的投资策略依然奏效;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如今肩负着重大使命,又备受瞩目的光伏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产业链协同,一种内生的、市场化的供需平衡机制正愈发有效。

 

  受到包括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内的全球绿色政策兴起影响,业界普遍上调了对2021年、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预期(165GW-200GW不等)。但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数据,截至2021年初,全球太阳能级硅料在产产能约为56万吨(主要集中于中国,其中海外产能近10万吨),而这与165GW-200GW装机对应的约58万吨-70万吨硅料需求,存在明显短缺。

  正是上述预期的改变,与始于去年八九月份的硅料供需失衡实现了“衔接”,两股力量“接力”推升了曾长期沉寂的硅料价格,也为二级市场演绎行情,提供了及时的“基本面”支撑。

  下游电池、组件价格走势

  与上游硅片、硅料背离

  春节前不久(2月4日-5日),A股中于硅片环节最具实力的两大标的——中环股份、隆基股份相继上调了其单晶硅片产品的售价。其中,中环股份三款硅片产品低阻M6(T175μm)、低阻G1(T175μm)、G12(T175μm),售价分别调升0.1元/片、0.1元/片、0.12元/片,对应此前售价涨价幅度依次约为3%、3.17%、2.19%。

  而隆基股份调价也涉及三款硅片产品(182mm、166mm、158mm),其售价分别调升0.15元/片、0.1元/片、0.1元/片,对应此前售价涨价幅度依次约为3.85%、3%、3.17%。

  由于硅片处于硅料下游,业界乃至资本市场普遍将此番硅片价格上涨,归结于硅料价格的上涨,视其为硅片厂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的行为结果。或许也正是基于这一逻辑,A股、H股硅料标的股价应声飙涨,续写了自去年八九月份以来的强势。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假设硅片涨价源于“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的逻辑成立,作为硅片下游——电池片、组件价格,同期却并未出现水涨船高。根据集邦新能源网于2月上旬公开发布的光伏产业供应链价格报告,2月初,部分电池片市场均价维持了1月份均价,部分电池片(M10单晶PERC电池片、G12单晶PERC电池片)则发生了超过2%的降价。

  与电池片一致,2月初,部分组件均价维持1月份均价,部分组件(325W-335W/395W-405W单晶PERC组件、335W-365W/425W-435W单晶PERC组件、182mm单面单晶PERC组件、210mm单面单晶PERC组件)均价降幅均超过了1.1%。

  这显然有悖于“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的逻辑。相关硅片企业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证实,此番硅片涨价的底气,核心来源自硅片的紧缺,而非取决于成本压力转移。与此同时,作为下游的电池、组件价格走势,与上游硅片、硅料发生背离,究其原因,“受制于下游组件需求暂时不旺,其上游——电池片的价格便无法上涨。”

  今年硅料供需

  维持“紧平衡”

  就如同硅片涨价并不取决于硅料涨价,而是基于下游需求一样,硅料涨价实际也由于下游需求发生了变化。

  价格反映供求关系,来自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为92元/kg-93元/kg,成交均价为92.5元/kg(9.25万元/吨)。这一数据较去年上半年约6万元/吨的均价,上涨了约54%。

  据《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解,推升此轮硅料价格上行的核心因素大致有三:首先,价格竞争,导致不具成本优势的产能退出(检修),减少了硅料市场供给;其二,去年下半年以来,硅片紧俏,触发了行业扩产,变相刺激了硅料需求;其三,考虑硅料端投资强度、达产周期等客观因素,新近产能释放仍需时日。

  日前,业界知名研究人士、中信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华鹏伟领衔发布了一份关于硅料供需的研究报告,其基于现阶段硅料市场供求关系、已宣布扩产规划,以及“硅料厂从产能投放到稳定产出较高比例的单晶料需要3个月-6个月”等推演分析——硅料供需紧张或将延续至2022年。

  不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更倾向于将目前硅料的供需环境,定义为“紧平衡”:2021年硅料总体供应还是平衡的,不是供不应求。“涨价的核心原因在于季节性趋紧,和结构性紧张。比如高品质的致密料,供连续拉晶复投的料供应趋紧;但供应多晶铸锭的非致密料就有富余。”

  一位不愿具名的硅料企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现阶段,硅料的利润率大概可以做到40%的水平,但是在此前(硅料每吨6万元时期),即便是最高端(技术先进、成本控制等)的产能,利润率极限也仅能达到10%,一吨利润只有几千元。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硅料产能此前选择退出或进行停产检修的原因。”

  “但当利润足够时,这些产能是可能复产的。除此之外,随着技术进步,现在的硅料各项品质指标远高于以往。如现在10万元一吨的料,可以连续拉晶到第八九根时,累积的杂质也不足以影响最后一根棒的质量,边皮料头尾料还可以回用拉晶。与此同时,这几年硅片厚度只是从180微米减到160微米,但硅耗已经从2012年的5000吨/GW,降到了2020年的2780吨/GW。总之,考虑如今的硅料效率、硅耗,今年硅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大概率不会出现。”吕锦标表示,“伴随有晶体生长等技术提升,更重要的是多晶硅品质提升,让光伏后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了更大的进步空间。”

  硅料今年供给或超预期

  不应过度炒作

  相对而言,硅料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可能延续的核心原因在于,硅料端投资门槛较高,以及硅料厂达产周期等客观因素。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硅料生产企业除了“从产能投放到稳定产出较高比例的单晶料需要3个月-6个月”外,在生产过程中,也只有满负荷生产才能实现最低生产成本,频繁的检修停产不仅造成成本提升,也将导致产品品质波动,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大全新能源投资者关系部经理何宁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晶硅(硅料)是光伏产业链中技术门槛、投资强度和安全稳定生产管理难度最高的环节。“目前大概需要近30亿元资金,才能起动一个3万吨的项目。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技术管理团队的积累,以及经历提产能、提品质、稳定生产降成本的过程漫长。”

  但在此基础上,吕锦标判断,去年四季度以来,硅业协会预警2021年硅料紧平衡之后,协鑫、通威、特变、大全、亚硅都加紧了扩产项目的推进,“比如通威的4.5万吨项目就可能提早到今年三季末投产;亚洲硅业的3万吨项目进展加快;东方希望的4万吨新产线去年底投产后加紧稳定提产。同时,各主要企业现有产线的去瓶颈提升也会贡献今年的增量。比如洛阳中硅和内蒙几个项目复产后也在现有价格支撑下保持运行,逐步提升供应。”

  “除此以外,业界硅料供应80%-90%都已有长协(长期采购协议)锁定,虽然长协不锁价格,却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供应。”上述不愿具名人士向记者强调,“资本的敏感、扩产减产、长协种种,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光伏产业链供需平衡的机制。所以,此轮硅料涨价完全属于合理的正常范畴,不应过度炒作,不可盲从二级市场行情;更不必加以‘道德绑架’,如今中国光伏倍加呵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产业链协同,任何不合理的定价也都是短期行为,不平衡的现象会被供需平衡机制快速打破和重塑。”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消除监管真空 防范化解风险 资本市场加快健全“四梁八柱” 助… 多路资金节后回流 周期股成加仓首… 证监会拟对14家次审计和评估机构出… 抱团股岁首“打滑” 牛年市场风格… 抱团行情迎来压力测试:一场时间与… 在线开户再“快一步” 多家券商“… 创业板指承压 顺周期行情未了
推荐文章
湖南获中央投资补助21亿元 天津: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不动产登… 广西今年将持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外汇局就2020年国际收支状况答记者… 税务总局启动“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新闻出版… 德州假日文旅市场有序回暖 春节假日期间308.8万人次游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