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存续期万能险的监管趋严对保险资金投资已产生影响。目前险资不再高调举牌、不再大举加仓,且可能要逢高减仓,把年初以来股票市场上10%左右的亏损降到5%以内。只有这样,投资经理才有可能拿到年终超额奖金。
“中短期存续产品的发行肯定会减少。即使现在万科跌下来我们也不能买,不允许去冒这个险。”8月31日,对着开盘不久就封住涨停的万科,某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举牌受限
某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经理小赵透露,保监会日前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对险资投资提出具体要求。
“几乎所有的保险资管人士都谈到二级市场的举牌现象,但监管层的态度基本上是不可以再这样做。”小赵说,“这样的表态之前没有过。”所以,8月31日一早,对着不断上涨的万科股票,他无动于衷。
实际上,下半年以来,小赵乃至他所在的资管公司都采取了被动策略。
“今年所有的保险资管公司都是亏的,不可能到这个时候还做激进的加仓动作,大部分采用被动策略。年初的很多仓位都是被套状态,平均行业亏损在10%左右。所以要想完成年内投资收益率5%的目标,权益类投资亏损要减少到5%以内,而在目前点位加仓容易被套。要想拿到超额年终奖,债券配置需超过80%。”小赵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他表示,对四季度的市场还无法预测,有可能出现很多“黑天鹅”事件。如果有反弹,肯定是以减仓为主。
“股票这块,未来几年都不敢抱太大希望,会以现金为主,权益类投资在整个资产类别中的占比降到5%以内,还有就是以稳定的配债为主,4个点以上的长期债是主要配置目标。毕竟整个行业面临过冬状态。”小赵坦言。
继8月23日债市暴跌之后,经过短暂的调整,8月30日午后债市再次迎来大幅调整。截至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612跌0.35%,报100.610元,继8月23日之后再次创逾3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612收跌0.20%,报101.240元,创8月23日以来最大跌幅。对此,小赵显得极为淡定:跌是因为交易性的获利盘在出货,仅是短期内的回调。
转战港股
由于在A股市场上举牌受限,以被动策略为主,险资开始在港股投资方面动起脑筋。
一家传统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介绍,近期正考虑举牌香港上市公司,一是估值低、市值低、比A股更便宜,二是分红高。
“港股通开通后,我们找券商谈过几家公司的业务。”该人士透露。
目前内地机构购买港股的渠道比较单一,以前主要通过QDII及“沪港通”渠道,不过内地机构对港股配置不多,QDII额度也不多。
据港交所披露,华夏人寿2月19日以2港元/股买入2.76亿股哈尔滨银行(06138 HK)股份,5月19日再以2港元/股的价格增持1.2亿股,7月13日再以2港元/股增持哈尔滨银行股份至约4.867亿股,持股比例达到16.1%。
中国人寿斥资8000万美元(约合6.2亿港元)成为光大证券H股的基石投资者,中再集团(01508,HK)斥资7.4亿港元成为7月11日上市的国银租赁(01606,HK)的基石投资者。
所谓基石投资者,就是在公司IPO时,投资者提前和发行人签订认购协议,以IPO价格认购一定数量股票的机构。
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五六月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的资金分别增加至268亿港元、440亿港元,而4月的净流入额仅为20亿港元。7月,港股通净流入额较前两个月有所下降,但仍达近百亿港元,内地资金在源源不断地买入港股。
有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认为,下一步深港通的开启将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新的利润来源。因为保险资管公司将来可以接受境外机构委托,通过专户的形式,代他们投资A股市场。同时,保险公司考虑推出针对深港通的资管产品。
仍爱债券
“这么多年我管理投连险账户的经验就是先配债券,就好像要先把能吃到的好菜夹到碗里,然后再配股票基金,在保证吃好的同时多抢几块肉。”某大型保险公司投连险账户投资经理卢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今年初,卢先生在股票投资上吃足了亏。
“年初我觉得债市已牛了两年,而股市已大幅调整过,机会应该在股市。事实证明,我越是精心管理的股票账户越是损失惨重。”卢先生透露,其管理的一个投连险账户净值已经从去年初的公司内部排名第一跌出了前十。尽管配置债券较多的账户表现平平,但没有大起大落。
“接下来一些个股还是有机会的,但对于配置股票基金较多的投连险账户而言,没有系统性机会。”卢先生弄明白以后,重拾“重债轻股”的防御策略。
数据显示,7月沪深300指数环比上涨1.6%,较年初下跌幅度缩至14.1%;中债总全价指数环比上涨0.7%,其中国债、金融债、企业债指数分别涨0.9%、0.6%、0.7%。
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7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2.5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4%。其他投资包括非标、另类等,占比从1月的29.8%增长至7月的35.1%,已超过债券成为最主要的大类资产。银行存款从1月的22.0%降至17.3%。债券和股票占比维持稳定。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另类资产预期收益率较高,久期较长,且风险可控,有利于险资结构优化。金融资产收益率进一步下行,保险增量资金配置难度加大。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连续4个月下跌,7月整体平均收益率已降至6.62%。银行理财产品7月平均收益率为3.76%,再创下今年以来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