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征信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
新华社记者 吴雨
适逢全国第12个“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我国征信系统通过广泛的信息共享,有效缓解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了民营与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程度,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朱鹤新在14日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介绍,我国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信用信息指数已经连续三年达到满分8分。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征信系统累计收录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550万次和30万次。
“征信数据已深度嵌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中,成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朱鹤新介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纳入了1370万户小微企业,占全部建档企业的53%。其中有371万户的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
同时,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还建立了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盘活小微与民营企业动产资源,助推应收账款融资交易。截至2018年底,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发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初始登记176万笔,占全部登记量的47%;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注册小微企业7.6万户,发生应收账款融资7万笔,金额为3.1万亿元。
朱鹤新介绍,除央行征信中心建立和维护的征信系统外,目前我国市场化征信机构还有一家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132家企业征信机构和97家信用评级机构,共同构成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市场组织格局。
此外,央行还推动地方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补足征信服务短板。截至目前,累计为26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其中约55万户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
“征信系统是放贷机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依据。每家银行会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管理水平,参考征信记录做出决定。”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有不良记录又想获得发展机会的企业,应与银行保持良好沟通,充分展现发展前景。但通过违法渠道删除不良记录是不对的,也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