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举行研讨会,发布了2017“降成本”调研成果,这是去年以来,国内研究机构进行的最广泛深入的一项调查。
仅线上的问卷调查,样本数据达14709家,搜集了230万个数据点,对企业成本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和分析。线下分为4个组,赴东北、东部、中部、西部九个省实地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国务院降成本工作部署及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推出降成本“组合拳”,在各级政府的积极作为下,企业税费、融资、人工、用能用地、物流等六大成本上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大成本上涨的压力得到了缓解,国家出台阶段性降成本措施,基本上都落实了。其中,减税降费的效果是最为明显,政府转变职能、放管服降成本的效果,也在逐步释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国家关于降成本政策措施是必要的,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有成效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但着眼于长期性的降成本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企业成本水涨船高,降成本如“逆水行舟”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始终较大的情况下,企业降成本任务依然繁重,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依然是大多数企业的诉求。
调查显示,80.4%的企业认为需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52.7%的企业认为需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4.7%的企业认为需进一步降低企业人工成本,41.6%的企业认为需继续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40.9%的企业认为需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情况看,实体经济的原材料、用能用地及人工成本,仍处于上涨通道中。
——原材料成本近年来上升较快。剔除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了7.21%。
——用地及房租成本持续上涨。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剔除了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用地及房租成本同比上升了9.7%。
——用能成本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从全国样本数据来看,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1539.61亿元,同比2015年仅仅增长了2.91%。其中,东北地区的用电成本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比2015年下降了17.55%。
——用工成本依然刚性上升。从全国数据来看,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用工成本同比增长了6.84%。
——物流成本呈上升态势。 2014-2016年,全国企业物流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增速为4.9%,物流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增速为3%。
这表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人口红利逐步丧失、环境资源约束开始加重,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各类要素成本都已经提高。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15年,全国年均工资的增长率是13%; 2000年到2015年期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年均增长率是15.5%;2005年的一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的年均增速是10.2%。这些成本的增长,远远快于经济增速。
1995-2015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情况
2000-2015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情况
“当前经济整体发展阶段,跟过去是不一样的,是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高成本的时代,整个发展的成本是往上走的。在这种情况下,降成本可以说是逆势降成本,所以它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现在能够做的,是尽力的降它上升的坡度,让它变得平缓,但是很难逆转趋势。”刘尚希认为。
高成本时代,降成本需要“两条腿”走路
“在‘三去一降一补’这套组合拳里,降成本是很重要的一环,不降就会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认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调查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当前降成本效果正在进一步显现。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当中的成本是85.69元,同比减少了0.02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29元,同比减少了0.35元。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了22%,产成品存货的周转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同比减少了1.1天,2017年降成本的效果比2016年,特别是2015年有更加明显。
“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动降成本?我有三句话:降成本多方发力,综合施策;进一步确立好短期意义和长期发展的关系;降成本需要各方的努力,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万东华说。
降成本确实难度很大,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比如,你把土地成本降下来,那征地成本怎么降?你降低社保费用,那劳动者以后养老支出从哪儿出?包括电价、油价、融资等,都是这样。你在这方面降了,就会增加了另一方面的支出。所以降成本是利益关系的再调整,不是简单降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一种新的创新能力去匹配,才可能应对成本上升,当然也有政府的创新能力。”刘尚希说,降成本要避免几个误区,不能孤立地降成本,不能为降成本而降成本,不能误以为所有成本都要降,有些增加的成本是没有办法降的。通过降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最终的目标。
比如,企业的用工成本,通过降工资的方法降低成本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我们发展为了什么?不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就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所以通过降工资来降成本,总体来看是不可行的。
还有,环境成本没办法降。不能说为了解决企业的困难,降低企业的成本,而允许这个企业随意排放,这些成本不能降,而且研发成本不能降。
万东华建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放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要解决审批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的问题。
必须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如果说每笔支出都是刚性的话,这个地价很难降下来。
打破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企业用能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到垄断问题,如果这些垄断行业打不破,那这些成本很难真正降下来。
降成本应该进入法治化、市场化的轨道。有一些必须降的,要通过法律法规把它固定下来,要走向一个规范有序的轨道。
面对高成本时代,企业也要积极谋求转型发展。 现在降成本,绝对成本是降不下来的,所以在现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要生存发展,仅仅靠政府来降成本这一条腿,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创新,寻找适应这个阶段的发展方式。(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李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