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炼厂产能已占中国四分之一 “两桶油”是主要客户
被称作“茶壶”(teapot)的民营中小型炼油厂,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进口原油和出口柴油的主力军。
据中国发改委8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进口原油占总消耗量的64%,同比增长14.2%,对进口原油依赖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原油产量却同比下降了4.8%。
在中国这些“茶壶”炼厂中,最早获得原油进口权和原油进口使用权的山东地炼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山东地方炼油厂共进口原油2223万吨(108万桶/日),是去年同期的四倍多。
德意志银行在题为《中国“茶壶”炼厂之谜调查》的专题报告中称,在走访了东明石化、玉皇化工和汇丰石化等山东最大的九家地炼公司后发现,目前中国“茶壶”炼厂炼油产能已经占到全国的25%,但由于缺乏低成本的物流基础设施,中国石油(7.410, 0.07, 0.95%)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加油站仍然是“茶壶”炼厂最重要的客户,占到销量的40%。与此同时,地方炼厂逐渐将目光从炼油转向利润相对更高的化工产品,主要包括芳烃、连续催化重整的副产品。
“山东地炼原油购买量迅速增长还导致了山东地炼最主要港口——青岛港出现了卸货时间延迟、成本增加的情况。”金银岛资讯信息中心能源部高级经理李凤莲说。根据港口代理及船舶跟踪数据显示,青岛港卸货延迟时间最长达到一个月,这加大了中国进口原油和售油的难度。
除了国内的石油巨头,“茶壶”炼厂也会将过剩的炼油产能销往海外市场。据道琼斯报道,能源咨询机构Energy Aspects表示中国内地巨大的炼油产能已使中国柴油在全球占有很大份额,出口柴油20%被运送到了中国香港,11%运往新加坡,还有一部分散装柴油出口到了因为天灾急需柴油恢复建设的菲律宾和孟加拉国。而“茶壶”炼厂在接下来半年到一年时间内将逐渐与供应商确定长期交易,或通过更多中外交易商巩固原油购买,拓宽自己的选择渠道。
国际能源署(下称IEA)在最新的原油市场月报中称,2016年三季度世界各地的炼厂将加工创纪录的原油,炼厂需求的回升将有助于吸收原油库存,甚至有可能出现吸收几个波斯湾国家创纪录的产量。中国“茶壶”炼厂对中东地区原油的需求出现增加,但由于市场无法消化过多的供给,中国大型油企中石油中石化的炼厂开工率较2015年有所下降。
李凤莲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虽然2016年柴油产量及消费量出现回落,汽油供应和需求量则继续稳步增长。但整体供应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中国炼油厂的产能目前已经超出了国内的消费需求,削减产能将成为一种趋势。
“虽然低油价会给炼油环节带来利润,但从胜利油田分公司层面来讲,我们以原油开采为主要业务,油价高对我们的整体效益才是比较好的。”胜利油田分公司旗下炼油厂厂长高卫国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该炼油厂的年产量在220多万吨。
“我们核算成本发现油价大约维持在60美元/桶的时候,胜利油田的原油开采才算达到收支平衡,我们是根据每个月的油价来调节原油产量的。”胜利油田分公司财务咨询处处长李睿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截至8月12日,国际油价维持在44美元/桶左右,这意味着低油价造就的高昂成本将使得中国各大油田接下来继续减产原油产量,炼油产能也随之受到影响。李睿表示,目前中石化旗下的最大油田胜利油田年产量在3000万吨左右,中石化具备每年加工2亿吨原油的能力,大约占全国炼油产能的40%左右,所以中石化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原油和购买“茶壶”炼厂符合标准的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