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交易日,10年期国债成交利率下行近10个基点、10年期国债期货上涨近1%,在调整一个多月后,最近债券市场掉头上涨。
业内人士分析,2月金融数据表现欠佳,叠加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引发市场对货币宽松的猜测,债市闻风而动。当前“宽货币”趋势尚在,债市利率仍有下行可能性,但应看到,债市利率水平已较低,近期下行已提前反映部分宽松预期,稳增长导向明确,债市博弈空间偏窄,利率进一步下行或需更多超预期因素推动。
刘翰飞,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九泰日添金货币基金经理
问:近期市场震荡,您对投资者有什么想说的?
2021年12月以来,在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海外货币政策偏鹰及地缘冲突升级等多因素影响下,国内固收和权益市场均出现了较为震荡的行情。目前看来,一方面,由于国内疫情仍有反复,地产行业景气出现持续恶化等基本面未有较大改善,经济增长实现全年5.5%目标可能存在一定的压力,“稳货币”甚至“宽货币”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内或许依然有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需要警惕“宽信用”推动经济企稳恢复带来的债市调整风险。俄乌冲突下全球避险情绪高涨。在俄乌冲突之前,美联储紧缩预期快速升温,年内加息预期已提升至6次甚至更高,缩表操作也被部分投资者认为几乎板上钉钉,这对国内债市产生一定扰动,但长期看地缘冲突对于国内市场影响可能有限,重心仍是关注国内政策与基本面,未来“稳增长”政策和“宽信用”效果有望进一步影响债市。
总的来看,回顾2022年以来的债券市场,尚未出现明显的交易主线,因此收益率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说未形成“势”,其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信用-经济”链条的传导路径未明确,在“势”尚未形成之前,收益率或将难以摆脱区间震荡。在这种震荡行情下,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府后续政策信号、“宽信用”进程及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海外缩紧货币政策的进度及俄乌冲突动态。在没有明确投资机会,尚未明确形成投资主线时,投资者可谨慎为主,可考虑优先控制风险,参与风险相对较低的理财投资,如货币型基金、国债逆回购以及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等,以静待更好时机。
问:您的债券投资思路是怎么样的?
一般认为,债券投资者都应该时时刻刻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者之间进行动态平衡兼顾。不同投资者之间不同的是,基于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基本面判断的不同、对未来政策分析结论的不同、对当前市场资金面情绪面和信用风险判断的不同、以及自身产品投资策略属性的不同,会在以上“三性”上赋予不同权重制定投资策略。虽说“三性”都很重要,能动态平衡兼顾是最好,但很难做到三者都完美实现。
一般而言,考虑到固收产品的独特性,如非要在上述“三性”上进行艰难排序,我个人倾向的排序顺序如下:“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即在尽最大可能规避信用风险,严控信用下沉,挑选高等级及流动性好的底层资产,最大程度维护好产品安全及保障申赎流动性基础下,再寻找较高收益率的投资标的。
对利率债投资者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但肯定不是唯一的)工作,应该是通过自身的研究,努力把握好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带来的利率债机会。毕竟利率债相对来说是“吃”宏观基本面和政策走势的投资品种;对信用债投资者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但肯定不是唯一的)工作,应该是对发行主体的行业周期和企业基本面有充分的把握,并结合频繁实地调研和多信息渠道密切跟踪发行主体基本面的实时细微边际变化。
当然,债券投资要做好上面的工作并不容易,且也需要根据产品合同要求和市场实际情况变化进行谨慎投资。为此,所有的债券投资者都在不断努力精进过程中。
问:近期两会已召开完毕,对未来债市有什么影响?
“两会”已经闭幕,进入了对会议所定目标的落实实施期。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定下了2022年经济增速的目标是5.5%左右,这是今年经济政策最大的一个总基调。近20年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增速目标,并没有一次是没有完成的(或基本完成的)。今年,我们相信党和政府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在疫情反复、经济复苏乏力、美国紧缩周期以及俄乌冲突地缘政治下,“稳增长”将是今年的政策主线。“稳增长”情况下,或许仍然有一定的“宽货币”空间;房地产部门的下行压力较大,这可能对债市形成一定的支撑。但是,随着“稳增长”“稳信心”政策可能不断传导到“宽信用”的信用扩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或许对债市形成一定的利空;同时,也需要考虑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外部压制。
问:近期市场走向“稳货币+宽信用”,债市收益率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您怎么看?
目前,对债市较为利好的因素是疫情的反复,以地产为代表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货币政策宽松仍有一定空间等,这可能将对债市形成一定利好。但更大的力量可能是,政府希望通过“宽信用”的方式“稳增长”,政策手段可能会较为有力,这有可能会给债市带来较大的震荡行情。不过,对于“宽信用”的效果依然需要观察,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能否企稳,这是至关重要的变量。在此情形下,我们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