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私募老总7000字长文“自揭伤疤”:2021年地产投资非常失败
发布时间:2022-01-07 09:47 |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财联社

  “2021年我们在地产板块的投资是非常失败的……错的很离谱,不仅行业判断错了,个股选择也错了!”今天,一位坚持“逆向投资”的私募老总发文“认错”。

image

 

  这篇由他亲笔撰写的“投资备忘录”,全文超过7000字,盘点了2021年以来的投资“得”与“失”。在“失”部分,他用了近2000字篇幅,认真反思了在地产、新能源等行业的判断失误。

  同时,他也谈到了业绩与规模的理解——它们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良好的业绩必然会带来规模的提升,而过大的规模又必然会带来超额收益的下降。“我们对规模的诉求一直是克制的。”他称。

  7000字投资备忘录“揭伤疤”:“错的很离谱”

  每逢岁末年初,不少基金经理都会在投资之余,亲笔撰写一篇“小作文”来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得失。面对2021年极致的市场行情,甚至让一位私募老总不吐不快,一口气写了7000多字。

  “按照往年的惯例,我们的备忘录还是会客观的总结过去一年的得与失。”1月4日上午,仁桥资产总经理夏俊杰在《仁桥资产投资备忘录-2021》中这样写道。

  不同于大多数基金经理扬长避短式“凡尔赛体”,夏俊杰这篇7000多字的投资备忘录拿出了2000字篇幅,以一种类似“剥洋葱”式的自揭过去一年自家私募投资的几处伤疤。

  “首先,2021年我们在地产板块的投资是非常失败的。中证地产指数全年下跌了20%,而持仓的某龙头公司全年下跌远超指数。所以错的很离谱,不仅行业判断错了,个股选择也错了。”夏俊杰称。

  时间拨回半年前,夏俊杰曾在《慢即是快》中指出,对于金融地产板块,他们与市场的分歧是最大的,并判断现阶段的地产行业不是处在骤变的前夜,而是已在骤变之中。

  站在2022年初的时间节点,再来重温他去年6月底的观点,这位一贯坚持“逆向投资”的私募管理人,对于政策面、基本面和情绪面都出了问题的房地产行业都有点过于乐观了。

  除房地产行业外,夏俊杰坦诚2021年也错过了一些表现不错的板块,比如新能源汽车、军工、半导体、风电光伏、CXO等等。这些板块多是在2020年表现较好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受到资金认可。

  客观地讲,这些公司现阶段大都不符合“逆向策略”,错过基本是必然的结果,唯一例外的是风电,今年是可以进入夏俊杰的筛选体系,但因为没有被重视,最终与机会失之交臂,这个是需要检讨的。

  基本面符合预期,缘何股价“大跌眼镜”?

  缘何逆向布局地产行业?夏俊杰透露,逻辑出发点有两个。一个是地产行业是一个不会消失的行业,房地产仍会是一个几万亿甚至更大的市场,这个行业是可以永续经营的。

  另一个出发点是地产行业深刻的变革必将发生。他们认为,地产行业集中度会快速提升,最终稳健保守、管理优秀的企业会成为“剩者”和最后的赢家,他们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确定性的“剩者”。

  当然,除了这两个基本的逻辑出发点,夏俊杰也做了不少的量化研究和对比分析,最终还是选择了地产,选择了某龙头公司。尽管行业基本面的变化是符合预期,但股价的最终走势却还是让他们大跌眼镜。

  表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产行业的政策并不友好,盈利拐点很长时间看不到,问题企业股价的暴跌影响了板块的投资情绪,持仓公司短期业绩表现的明显更弱等等。

  不过,夏俊杰认为,现在再来反思这些表面的原因意义不大,因为所有这些都可能已体现在极低的估值之中,而低估值正是逆向策略里重要的标准之一。那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比起个股层面的逆向,基于行业层面的逆向是更难把握的。本质上是由于市场对行业层面的认知和关注度要远远多于个股层面,特别是这些大的行业,因此市场在行业层面犯错的概率确实会更低。

  “我们自认为地产股的低估值反应了市场对行业的不关注,但市场未必真的不关注,而是有它自己的逻辑,即便我们的逻辑是对的,但要打破市场对行业的一致认知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夏俊杰反思称。

  更重要的是,打破市场对行业的“一致认知”,也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这往往会超出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期限,从而造成槽糕的结果。所以,未来在基于行业做逆向时,一定会更加谨慎。

  其次,关于某龙头公司的溢价消失之谜。“坦率的讲,如果今年我们买了地产行业其他几个龙头公司,虽然结果也一般,但仍会远远好于持仓公司的表现。”他称。

image

  夏俊杰提到的这家公司,多年来相对行业的“溢价”消失了,反思下来,尽管如今的底子仍在,管理规范,资产扎实,财务稳健,但感觉还是缺少了一点“情怀”,行业领导者勇于担当的“情怀”。

  在他看来,“溢价”的消失反应的正是“情怀”的缺失——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完全摆脱行业的周期,但缺少了“情怀”的领导者,也许终会滑向平庸,但不希望这是它最终的宿命。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抢占“开门红”档期 张金涛领衔嘉… 公私募积极备战 新增“弹药”瞄准… 私募看好跨年消费行情 白酒股调整… 机构占比越多的基金就是好基金?跟… 别轻信传闻 用成长去应对波动 年内ETF基金数量规模双创纪录 11只… 茅台重挫食品饮料板块跌超3% 中加基金:2022年结构性行情或将“…
推荐文章
胶东经济圈五市居民在青岛可享公积… 济南印发通知:商品房交付须同时满… 山东出台意见 保障租房者基本公共… 山东潍坊2021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 山东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绿色发展 山东潍坊2021年财政收入进入全省前… 济南领跑“改革热度”为城市发展赢… 济南搭好“云登记”平台 企业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