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着猪肉的价格瑟瑟发抖时,心中的不安,都化成了生猪养殖企业的利润。
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推动上市猪企的市值屡创新高。
然而,最近“猪中茅台”牧原股份股价持续下跌,半个月内市值蒸发超过500亿元,甚至有机构大手笔打折出货。
这一波超级猪周期的拐点真的来了吗?
持续下跌、机构出货
牧原股份曾一再创造传奇:从上市到千亿市值,用了5年;从一千亿到两千亿,仅用了8个月;从两千亿到三千亿,只间隔了百余天。
最近,被众星捧月的牧原股份,股价突然遭遇持续下跌。投资者都是一头雾水,“猪中茅台”到底怎么了?
9月16日早盘,牧原股份(002714.SZ)突然大跌,盘中跌幅超过7%。当日下午,跌幅有所收窄,全天跌幅仍达到4.14%。盘后统计,有机构以6%折价甩卖牧原股份,金额高达15亿元。
17日早盘,牧原股份再度大跌3.64%,最终以跌1.80%报收。
斑马消费注意到,在这一波持续下跌行情之前,牧原股份股价就已出现下行趋势。仅在9月,公司股价就从88.92元,跌至目前的74.09元,跌幅近17%,市值蒸发超过550亿元。
把时间轴进一步拉长,今年7月15日,公司股价创下99.01元新高,市值超过3700亿元。此后,一路下行。
在这一波行情中,下跌的不止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集体下行。WIND数据显示,猪产业整个板块市值最近两个月已经蒸发1400亿元。
超级猪周期终结?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波猪肉股的集体疲软?
前不久,唐神人董事长陶一山的一番言论,虽在行业看来有些危言耸听,但也指明了一个大趋势。
陶一山介绍,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生猪养殖企业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到20亿头。
从媒体报道也不难看出,借着这一波超级猪周期,各路资本纷纷加码生猪养殖。原主要从事房地产的康达尔更名为京基智农(维权),一年就投出千万头养殖规模。
陶一山担忧的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猪肉的年需求量仅为6.5亿头,产能过剩势必出现。他大胆预计,2022年猪肉价格会跌破10元/斤,甚至会跌至4-5元/斤。
陶一山的“猪肉价格论”在行业内引发巨大争议。
新希望总裁张明贵显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从养殖的角度分析,一旦猪价跌破20元或再低,就会跌破大部分养殖成本线。就此,企业和养殖户就会选择观望或出清,供需再次出现变化,“不可能跌到4元到5元的水平”。
但一个共识是,猪肉价格已经步入下行趋势。
这一轮的超级猪周期,是受猪周期和非洲猪瘟的双重影响,导致我国生猪出栏量大幅下滑,供需失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1.26%和19.10%。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猪促产措施,产能已稳步回升。
最新数据,今年8月,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了31%,母猪存栏同比增长了37%。当月,猪肉价格上涨52.6%,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33.1个百分点。
牧原股份销售简报显示,8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价格为34.47元/公斤,同比下降2.16%。
有分析师预计,随着供需逐渐平衡,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不再,拐点可能在9-10月份出现,但整体仍会高位运行。
“猪中茅台”的护城河
3-4年的一个猪周期,无人可逆。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如下波动周期: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按照这一规律,下一个猪肉价格低谷将在2022年左右出现。
最近,牧原股份披露发行可转债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00亿元,投入建设23个生猪养殖项目和4个生猪屠宰项目。
在此之前,公司扩张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2019年,公司抓住南方省份引进大型养殖企业,保障本地生猪供应的契机,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布局产能,当年末已在全国18个省区落子。
机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牧原股份达产产能在3500万头左右,年底预计增至近5000万头。本次募资项目全部达产,将再新增670万头产能。
在牧原股份大步向前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重大波折。
今年,公司在南阳市推进 “百场千万”工程,要在当地13个县建设84个养猪场。上月底,因项目要占用1600亩农田,而被当地叫停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师预计,未来两三年的下行周期中,生猪养殖企业将面临“猪价下跌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牧原股份百亿可转债项目,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或将精准踩中低谷。
然而,从牧原股份的历史来看,其过人之处在于行业低谷期不亏本,顶峰期赚大钱。
秦英林从1992年开始养猪,在他的带领下,牧原股份向来以敢赌著称,公司穿越“猪周期”的能力让同行艳羡。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自育、自繁、自养模式,以及低于同行的养殖成本。
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营业收入21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达108亿。55.90%的净利率,已超过贵州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