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升级,关键要实现管理的升级、技术的创新以及市场的扩张,这需要企业坚守信念、苦练内功、紧紧跟随甚至引领行业最新技术潮流。
华西股份一直在推行转型发展,目前形成化纤、码头和金融“三驾马车”发展局面,根据华西股份2016年报,共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5.58%,净利润6.04亿元、同比增加604%,净利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减持了1亿股东海证券股份、投资收益大幅增长,公司转型发展看似取得了不小成效。
公司的第一个业务,涤纶化纤业务属于石化产业链的中端行业,具有较强的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这个实业很不好做;不过2016年情况有所好转,涤纶短纤维营业收入达17.4亿元,营业利润1.7亿元、同比增加54%。公司第二个业务,华西码头2016年度取得营业收入9317万元,净利润3568万元,基本与去年持平。公司的第三个业务,投资并购和资产管理业务,目前仍处于向金控平台转型的初期,似乎还没有产生太大实效;不过,2010年华西股份剥离下属精毛纺厂等资产负债、与控股股东华西集团拥有的东海证券1亿股股权进行置换,如今产生了实效,2016年华西股份减持东海证券股权、估计投资收益有几亿元。华西股份减持东海证券所得投资收益,还主要得益于当年控股股东的让利“照顾”,并非公司自己资本运作所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营改增之后企业感觉税负增加,除此以外人力成本也在上升,制造业、实业利润受到挤压,尤其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还比较大,企业可能陷入阶段性微利甚至亏损局面,这种状况让人很难熬,转型发展、脱实向虚似乎成为一些企业的自然选择。上市公司开始瞄准并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创投业务。
不过,金控业务要干好却不容易,而且面临着投资、管理和融资等系列风险。比如创业股权投资,一旦标的企业无疾而终,即使原始股投资也可能打水漂,只有标的企业顺顺当当,经营逐渐做大,甚至挂牌上市,方可获取巨大股权增值利益。同样,要进行私募资产管理,既可能受制于资本市场大环境,更要倚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操作水平,这其中的不确定性更多。
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不是一般人所能把控,由于杠杆的使用、法律法规的极度专业,虚拟市场要远比实业来得凶暴和残酷,即使证券公司等专业机构也屡屡大栽跟头、甚至破产,对于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应该慎重,公司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主要靠从外面引进,但问题是谁都可以引进,难言比较优势。
对于企业转型升级,正泰集团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面对房地产大热的诱惑,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策略十分明确,“正泰就做实业,围绕‘电’做精做好做专做强,足矣”,“所有的转型都必须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笔者认为,坚守主业的创新,才应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而创新则要围绕市场需求来开展,创新就要敢于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短期虽然未必有回报,但由此将极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陷入低迷、其他企业纷纷倒下时,可以确保企业屹立不倒。
总之,企业转型升级,关键要实现管理的升级、技术的创新以及市场的扩张,这需要企业坚守信念、苦练内功、紧紧跟随甚至引领行业最新技术潮流,由此也才能打造百年老店。企业即使要拓展业务,也应要围绕自己熟悉的主业来展开、拓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上市公司作为微观经济细胞,如果都盲目跟风热点行业、甚至脱实向虚,就很难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可能导致中国实体经济基础逐渐疏松瓦解,影响经济大局。
□熊锦秋(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