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开放日活动
“我们院坝分类意识基本形成了,但还有很多细节要规范,今天参观了处理全过程,回去我要给大家做好宣传。”肖家河街道兴蓉西巷一号院院落小组组长李红告诉记者。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要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逐步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前日上午,市城管委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开放日活动,市民参观了肖家河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二期),零距离了解了“垃圾的一生”。
在肖家河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厨余垃圾一体化处置设备正在高效作业,厨余垃圾通过“分拣、破碎、除油、脱盐、油水分离、好氧发酵”后,可制成初级有机肥和生物柴油。工人正在将刚收集的厨余垃圾倒进搅拌池里搅碎,气味让大家纷纷捂住鼻子,然而经过处理之后,另一侧堆放的肥料干净无臭,完全变了样。
“我们肖家河街道一天大概产生80吨垃圾,其中厨余垃圾就有20多吨。经过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用于辖区绿化,厨余垃圾实现了环保循环。”肖家河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琦介绍。作为肖家河街道生活垃圾全链条处理模式中的重要一环,肖家河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还集成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其他垃圾转运、可回收物分拣、有害垃圾暂存等功能。通过厨余垃圾收运智慧监管平台,可实时查看肖家河街道各个垃圾收运点厨余垃圾收运车辆、商户、垃圾桶、垃圾重量等信息,实现厨余垃圾收运全过程监管,同时对收运车辆的调配、收运路线和班次进行优化,让垃圾分类监管工作更加高效。
随后,市民来到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二期),该项目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鲤鱼村,占地约41亩,是采用政府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建设的大型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负责人吴吉权带领市民参观了厂区,讲解了垃圾处理的每个环节。
“以前没有到厂区参观过,只是在社区接受过培训,大概听说过一些。”李红告诉记者,他们院落有192户,大家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但有时候也分得不太准。比如厨余垃圾,很多人都是用袋子装好扔进桶里,还需要门卫再去把袋子捞出来,给后续处理增添了很多麻烦。“今天看了垃圾处理的全过程,回去我要加大宣传,让大家把细节做得更好。”李红表示。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市厨余垃圾日分出量约3600吨,其中餐厨垃圾约2200吨/日,居民厨余约1400吨/日。全市现有厨余垃圾处理项目77个,全过程资源化处理能力达2770吨/日,“集中规模化处理+分布式就地处理+社会协同处理”的厨余垃圾处理格局已基本形成。下一步,成都将持续实施提能工程,推进分类处置专业化,有序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规划及建设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迁建项目建设(设计处置能力400吨/日)。2022年开工建设温江、新津、都江堰等12个厨余(餐厨)垃圾处置项目(设计处置能力1800吨/日),逐步提升分类处置专业化、精细化。(成都日报记者 杜文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