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户增长放缓、流量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而在随之展开的新一轮竞争拉力赛中,技术成了京东的“新跑鞋”。
京东变身技术服务商
京东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商平台。但如今,京东正悄然向“技术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市,是典型的塞北农牧业交汇区,被誉为全国著名的“优质杂粮之乡”,其中,浑源的黄芪、广灵的小米、云州的黄花、阳高的杏果等更是为消费者所熟知。但长期以来,大同市特色杂粮产业存在企业品牌杂、市场推广弱、带动效应低的现象,缺少“拳头”品牌。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京东联合大同市共同打造了山西首个市级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大同好粮”,在京东平台上上线了羊肉、小米、黄花等特色农产品。
据京东线上“中国特产·大同好粮扶贫馆”运营机构大同小叮咚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刘慧介绍,“大同好粮”包括干货、山茶、小米谷物、豆类、畜牧产品等十几个品类,目前已有近400个特色农产品在京东线上销售。
同时,京东特意筛选了一些本地的优质企业和产品进行扶持孵化。
前不久,记者在大同市当地的酿酒企业菲尼克斯酒庄了解到,酒庄原本以酿造传统葡萄酒为主,后来在政府和京东的鼓励下,以当地特有的杏果为原料,在京东上线了全新品类“杏子酒”,上市一年左右已累计销售3万瓶,消化杏果12万斤。现在,酒庄新的杏子酒生产线已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消化全市1/6的鲜杏。
菲尼克斯酒庄负责人说,杏子酒的旺销不仅解决了农民“卖杏难”的问题,也为酒庄找到了“新生意”。
此外,京东云和AI(人工智能)还给大同带来了一套城市智能运行管理系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大同的城市管理提供态势呈现、监测预警、联动指挥、分析决策、趋势预测等多元化服务。
大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尚元表示,合作一年多来,京东云和AI在壮大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精准扶贫、带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动力。
他说,接下来大同市还将充分利用京东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构建精细化种植管理模式和全程可视化的溯源监控体系,从而建立从种植到消费的高品质农产品上行通道。
技术转型再次提速
赋能山西大同的数字化建设,只是京东向技术服务商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云+产业”,京东已携手全国40多座城市展开深度合作,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共同探索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模式。
事实上,早在2017年的京东年会上,京东就正式提出,要全面向技术公司转型。彼时,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说,“未来京东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技术”。
如今,京东加快了技术转型的步伐。
2019年12月6日,京东将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物联网)三大事业部整合为云与AI事业部。京东方面称,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京东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输出技术解决方案。具体而言,京东希望把自身在零售、物流、金融等行业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向整个行业开放。
四天后,也就是2019年12月10日,京东再次宣布成立技术委员会,意在构建京东技术品牌,并主导京东的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提升京东在全行业的技术影响力。
显然,作为京东技术条线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京东有了更加体系化的组织架构,技术转型进入新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云与AI事业部还是技术委员会,均由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担任负责人。
据了解,加入京东前,周伯文曾任IBM Research纽约总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院负责人和IBM Watson集团的首席科学家,在语音机器翻译、深度自然语言理解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等核心领域有着杰出成就。
在周伯文看来,想要真正发挥AI的作用,云和IoT是不可或缺的部署途径。尤其在不远的将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数据的传输同样会驱动技术应用形态的变革。因此,京东对AI、云、IoT的整合成为必然,而成立技术委员会则表明了京东技术战略的核心思想:技术不仅要为业务提供服务,更是一个协同合作的生态。
周伯文将京东的技术战略比拟成一个人。他说,“我们的核心支持就是‘ABCDE’战略——AI是大脑;IoT负责神经末端的感知、采集和信号的执行;云则是躯干、肌肉、血管,里面跑的大数据是血液与氧气,同时我们还要保持对未来和科技不断探索的好奇心。如果将这些业务单元整合在一起,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京东的技术就能被赋予更强的生命力。”
互联网竞争驶入技术赛道
近几年,京东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并有所收获。
2019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2019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科技部公布了最新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宣布依托京东集团建设智能供应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对京东而言,零售是核心,技术则是未来。因此,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和探索后,京东的目标更加明确,那就是成为一家“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公司”。
前不久,在介绍京东2020年的整体战略时,刘强东也特别提到了京东的技术服务收入。
京东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净收入达到人民币13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8.7%,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7%至160亿元,占整体净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1.9%。
刘强东说:“相信未来5年,我们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长幅度会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成为京东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事实上,随着用户增长放缓、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技术已成为争夺互联网下半场“赛道”的核心能力。于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围绕技术掀起了内部架构的大调整。
不过,周伯文认为,竞争与挑战才刚刚开始,其中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落地应用成为最大的挑战,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技术都需要找到产业和场景的痛点,如何转化成可见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当下,将技术与产业结合存在两条落地路径。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操作是,在建立的端到端模型场景上进行优化。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把大量精力投入在优化工作上,却在技术层面不够深入。
京东则选择了第二条路径。
周伯文认为,京东的零售基因使其在向技术服务转型时,拥有从供应端到零售端的全链路改造能力,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及整合方面具有优势。横向上,京东已在众多领域进行了深耕,除了零售,还实现了物流、金融、保险、健康等业务的协同发展;纵向上,京东的技术也已实现了To B/To C、线上线下、实物虚拟、国内和海外等多场景的覆盖。
更重要的是,京东用技术武装自己的同时,也把自身的优势充分释放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京东目前已在山西大同、山东滨州等三四线城市建立了40多个产业基地,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赋能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产业互联网转型。
业界认为,互联网企业过去大多依靠商业模式和流量驱动,但这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毕竟商业模式可以复制,流量会被分割,而技术却具有唯一性,是未来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正是基于此,京东开始穿上技术“新跑鞋”,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当作了竞争互联网下半场的战略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