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墙(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
卷帘门上“绣花”(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
传递垃圾分类理念(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
如何在城市城区“绣”出花来,是摆在武侯城管人面前的一道命题作文。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绝不只是一句空话,而是时代赋予武侯城管人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改变沿街商铺卷帘门的落后形象,武侯城管人挖空了心思。
近日,经过成都市武侯区的七道堰街、沙堰街的市民群众有了一段感慨的经历:街边两侧的商铺卷帘门告别了“灰头土脸”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明亮多变的色彩搭配、妙趣横生的手工画作、温情唯美的生活场景。漫步在这条街上,一种轻松愉悦之感油然而生,卷帘门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演员,为武侯区启幕一台“绣花”功夫管理城市的时代剧目。
统筹攻坚创新,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你的印象中,沿街商铺卷帘门是怎样的呢?老旧死板?乱涂乱画?还是除不净的‘牛皮癣’?”面对记者的采访,武侯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毫不避讳地问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启动卷帘门治理!”
2019年9月,武侯区综合执法局策划的“卷帘门综合治理示范街道”及“卷帘门景观创建延伸街道”开始在七道堰街和沙堰街两条街道展开试点。在探索卷帘门整治工作中,该局发现卷帘门综合治理与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道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工作存在陈旧、景观缺失与景观孤立的共性问题,有助于集中攻坚施策。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武侯区综合执法局对对试点街道的临街商家外立面实施了景观综合治理提升,有效改善市容景观和城市形象;同时增加景观灯带,进一步丰富街道风貌的层次效果,赋予卷帘门景观“越夜越美丽”的别样风情。
家住沙堰街某小区的梅先生告诉记者,过去,卷帘门确实很难看,尤其是个别商家,给城市形象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整治后,卷帘门不仅变得更加美观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感也提高了不少,“茶余饭后也更乐意去街面上走走了!”
记者发现,无论是七道堰的乐活无限,还是沙堰街浓浓的市井味儿,被整治后的卷帘门上增添了不少文化印记,美学与人文交相渗透,处处都流露出街区文化与城市美学。小小的卷帘门与周边景观相互呼应,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垃圾分类理念,为垃圾分类的宣传提供了一个新窗口。
“植入‘+文化’,让‘小短板’变身‘新场景’,‘旧环境’彰显‘新品质’。”武侯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卷帘门不仅能成为彰显城市人文内涵的一道风景线,也能城市宣传的一面宣传栏。”
共建共享共治,众人拾材火焰高
秉承着“同谋划、同实行、同管理”的理念,武侯区综合执法局将卷帘门治理与社区自治充分融合,深入开展共建共享共治,唱响卷帘门整治“协奏曲”。
在前期的走访调查中,武侯区综合执法局充分听取、收集社区居民、临街商户、驻区单位的意见建议,将设计策划与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尊重商家意愿,鼓励商家自主参与改造,错时施工不扰商、不扰民,主动规避形象工程中看不中用的诟病,确保整治成果符合广大群众的期盼,发动街长、社区工作人员,合理维护整治成果。
“没有想到,卷帘门也能变得如此的招人喜爱。”家住七道堰街33号院的章女士说,“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卷帘门的整治不但听取了自己的意见,还采纳了。”
武侯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卷帘门整治工作采纳了很多市民群众尤其是附近居民的意见,类似章女士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有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整治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后期的维护也能得到广为广泛的支持。”
为了构建起长效管控工作机制,武侯区综合执法局将卷帘门整治和城市日常管理维护相结合,将卷帘门监督情况纳入每月城乡环境治理目标考核范畴;同时,充分发挥城管执法队员、协管员、环卫工人、数字化监督员、街长、社区工作人员六支队伍的力量,结合“门前三包”制度,明确卷帘门设施业主主体责任,充分调动业主自主管理维护卷帘门设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冬日的夜,格外漫长。漫步在沙堰街,卷帘门折射出的微光让冬日的寒夜少了一份冷清,多了一份温暖;而在七道堰街,一幕幕充满老成都风土人情的场景引发市民驻足、留念。从曾经的破旧普通到现在的别致出彩,武侯城管人用“绣花”的智慧为卷帘门注入了新生,更为城市管理注入了新动能。(张建)